繼今年1月11日,網名為“無帆也可遠航”的河北網友發帖《我的父親是一個收棒子的》之后,另一位河北網友又發表了帖子《我修自行車的老爸》。兩個帖子里,兩位父親都從事著最艱辛的底層勞動,一雙手布滿老繭,頭發花白,脊背彎曲,他們早已習慣了在忍耐和堅持中背負起整個家庭的重擔,仿佛勞作是一種本能。
這樣的父親大多是默然的,他們不善于表達,把自己的艱辛和付出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他們也不習慣傾聽,固執的安排著自己往前挪動的腳步。然而,就是在這樣的父親身邊,我們開始了自己的人生第一課。他們的言行舉止變成行走的文字,伴隨我們走過成長的每一天。當我們足夠成熟和理智時,就會回望父親走過的路,或許有對有錯,但更多的是理解和感動。這個時候,當我們讀到這樣兩篇“炫父”的帖子時,才會如此感動,正是因為這兩篇帖子體現中出來的孝文化中的純真人性。
筆者聽過一個寓言故事,有一個人在沙漠里艱難前行,正在他最孤獨的時候,身邊出現了另一雙腳印,“別怕,我是菩薩,我陪著你走”,于是這個人安心地走過了沙漠。等到了更加艱難的沼澤地時,他突然發現身邊的腳印沒了。他心中驚恐萬分,開始一邊抱怨著菩薩的背棄一邊走過了沼澤地。就在他望向沼澤地上那一排腳印時,有一個聲音告訴他,“孩子,我沒有離你而去。其實地上的那排腳印是我的,因為我是在背著你走!”
這個菩薩的角色,很多時候都是父親在扮演著。一路上陪我們走,在最艱難的時候自然而然的站到最前頭。其實,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宗法制社會,宗法制緣起于父系氏族社會家長制,特點之一便是家族傳承,于是,父親自然成了家庭的支柱,自古至今,沒有改變。今天,“炫父”一詞看似新鮮,卻是自古以來就傳承下來的一種文化,是對父親的依賴和尊敬。
“炫父”不是炫窮,更不是炫富,“炫父”其實就是中國傳統孝文化里對父子親情關系的現代化闡釋。《人民日報》官方微博在評論《正能量“炫父帖”走紅網絡》中說,當這個社會躁動著炫富與拼爹,這樣貧寒人家的父子情深,令人動容!
然而,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正能量“炫父”帶給我們的感動,不應該僅僅是因為子女對貧窮的坦然接受和父親艱辛勞動的同情,更應該擴展開來,讓這種“炫父”現象成為超越貧富,理所當然的親情倫理原則。“我以我自己的父親為傲,我也要成為他的驕傲”,這種良性循環才是“炫父”現象應該有的孝文化內涵。(張希菲)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3-20愛心讓座卡 傳遞正能量
- 2013-03-19學雷鋒做好事:傳遞恒久正能量 讓平凡變得不平凡
- 2013-03-13馬照南:大力弘揚雷鋒精神 不斷凝聚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正能量
- 2013-03-13路人還鈔顯道德正能量 請多些正能量 少些負情緒
- 2013-03-13用生命傳雷鋒精神正能量 3月5日后怎么學習雷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