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安徽鳳臺籍務工人員秦小亮在上海街頭掉落了近兩萬元血汗錢,紙幣被風吹散后遭人哄搶,有近萬元下落不明。近日,河南洛陽市民毛女士剛從銀行取出的5萬元紙幣不慎被風刮得滿天飛,好心人撿到錢后紛紛送還,最后只少了1300元。這樣算一算,充滿正能量的洛陽人交出了讓人比較滿意的答卷。(3月12日《北京晨報》)
當我們看慣了“哄搶”的新聞,再來看“路人送還鈔票”這一幕,的確讓人感到格外溫情,讓人感受到了一股社會正能量的澎湃涌動。
其實,那些哄搶事件中的主角,并不是大奸大惡的壞蛋,而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或是我們的鄰居,甚至是我們的親人,他們從來不缺乏善心,只不過有些時候,他們的善心被人性中惡的一面占了上風。一旦有人帶頭哄搶,其“法不責眾”的從眾心理、不搶白不搶的貪便宜心理被“從天而降”的鈔票所誘發、縱容、推動,變成一個可恥的“哄搶者”。或許在另一個災難的現場,他們很可能變成拾金不昧的好公民,見義勇為的大英雄。
面對漫天飛舞的百元大鈔,選擇“紛紛歸還”,固然需要一個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德修養,但同時也需要來自他人道德正能量的感召與傳遞。在關鍵時刻,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并帶頭將撿到的錢主動歸還失主,其他人就會被這種道德正能量所激發和鼓舞,也都會紛紛加入到見義勇為的行列中來,所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就是此意。反之,就會形成一種“破窗效應”,哄搶就不可避免,負能量的破壞力量同樣不可低估。
如果由于發生了幾起哄搶事件,有人就認為這就是規律了,于是就哀嘆國人“失掉了良知”,那“簡直是誣蔑”。由此想起了一道小學生的算術題:水池有兩個龍頭,一個往里進水,一個往外出水,兩個龍頭同時開動,幾小時才能把水池注滿?現在,社會道德也是一個水池。當哄搶導致“出水”,而拾金不昧則意味著向水池里注水。注水的人多了,就能抵消“出水”,并且帶動整個社會“道德水池”水位的提高。我們一定要做一個“加水者”,不斷注入社會道德正能量。(楊立波)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3-13“愛心接力”彰顯社會正能量
- 2013-03-12省質檢院職工拾金不昧 高尚行為傳遞“正能量”
- 2013-03-05雷鋒精神與時代同行:助人為樂 釋放正能量(圖)
- 2013-03-05《青春雷鋒》全國公映 影帝成泰燊傳遞正能量
- 2013-03-04向善向上向前 積聚起道德建設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