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們比較關注中樞部分的動力,中原的文化動力,現在我們需要增加邊疆的、邊緣的文化動力,或稱“邊緣的活力”。邊緣文化不是只會被動的接受,它充滿活性,在有選擇地接受中原影響的同時反作用于中原文化。少數民族的文明,邊疆的文明往往處在兩個或者多個文化板塊的結合部,這種文明帶有所謂原始野性和強悍的血液,而且帶有不同的文化板塊之間的混合性,帶有流動性,跟中原的文化形成某些異質對峙和在新高度上融合的前景。這么一種文化形態跟中原發生碰撞的時候,它對中原文化就產生了挑戰,同時也造成了一種邊緣的活力。
黃河文明比較早就有了成熟的史學、儒學和諸子文化,就是早熟的文明。很早的時候人倫理性精神就很強了,神話都被歷史化,巫風被過濾成祭祀禮儀。在《史記》中,《山海經》式的怪異記載也不敢采用。認為不夠雅馴。在中原文化理性化的進程中,神話破碎了,中原的神話呈現碎金狀態的,是片段性的、非情節化的神話,所以中原的史詩就很不發達。我們中國人寫文學史為了跟西方對應、接軌,就從早期的詩歌總集《詩經》里面選出了五首詩(《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作為周朝的開國史詩。但是這五首詩總共加起來是338行,跟荷馬史詩、跟印度史詩怎么比,所以給人們的印象就是中國沒有史詩,或者中國是一個史詩的貧國。但是如果我們把少數民族的邊疆文明加在一起來看,情形就發生了根本的轉變。中國至今還以活的形態存在著少數民族的三大史詩:《格薩爾王傳》、《江格爾》、《瑪納斯》。
《格薩爾》是中國西部藏、蒙等幾個少數民族在這千年的漫長歲月中共同創造的蓋世瑰寶。你要了解高原上、草原上的少數民族具有何等輝煌的第一流的創造力嗎?請讀一讀《格薩爾》。它的想象空間是雄偉壯闊的,可以說,它是中華民族這千年最具有高山曠野氣息的超級史詩。其想象出入于天地三界,馳騁于高山神湖。寫英雄則自天而降,賽馬奪魁,降妖伏魔;寫魔王則“吃一百個人做早點,吃一百個男孩做午餐,吃一百個少女做晚餐”,胃口極大,貪欲無限,兇惡至極;寫美人則如彩虹,如雪山月光,燦若太陽,美若蓮花。這些想象方式都具有高原民族的崇高感和力度。這部史詩據說是60萬行,有的學者說可能有100萬行。世界上五大史詩最古老的是巴比倫的《吉爾伽美什》3000多行;影響最著的是荷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在一兩萬行。最長的是印度的史詩《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后者是20萬行,因此60萬行的《格薩爾》的長度,超過了世界上五大史詩的總和,而且中國南北少數民族不同長度的史詩或英雄敘事詩,還有數以百計。
![]() |
責任編輯: 金婷 |
- 2010-01-22文學的分量就是道德拷問的含量
- 2009-12-31文學不能回避思想
- 2009-12-11用錢衡量文學很悲哀
- 2009-12-21“手機文學”會否迎來井噴?
- 2009-12-21文學中譯西 已成一道坎?
- 2009-12-28思想性寓于文學性之中
- 2009-12-28失去方向的文學缺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