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街和平社區,老人們邊搓圓子,邊聊冬至習俗,好不熱鬧
東南網12月23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謝洛靜 張帆 田米 林天真 見習記者 王菁璟 通訊員陳雅茹 文/圖)昨天的冷,冷在風里,仿佛應景著冬至。在這么冷的天,如果能吃上一碗熱騰騰的冬至圓,會不會顯得更加暖心暖胃?
在閩南,每年冬至,家家戶戶都要吃圓子,祈盼一家團團圓圓。潤餅菜一直是閩南重要節日的特色食品,昨天自然少不了。
冬至還是進補的好時節,這也直接推高了鵝肉、羊肉等進補佳品的價格,但依然阻擋不了厝邊們購買的熱情。浦西菜市場一肉販說,昨天他比平時多殺了4只羊,僅一個早上的工夫,5只就全部被搶光。
這一天,泉州的厝邊們還要一早起來燒香祭祖,但要注意交通安全。昨日上午11時許,在晉江內坑東宅村內坑街路段,一些村民挑著擔坐在摩托車后座上,令人看著膽戰心驚。
搓圓子 聊習俗
昨天,在西街和平社區的社區家庭綜合服務中心,20幾位老人圍坐一起搓圓子,好不熱鬧。
63歲的翁清霞阿姨是個熱心人,燒開水、揉面團、配佐料,忙得不亦樂乎。閩南的習俗中,有的圓子是粉紅色的,看著喜氣,但社工們臨時買不到,翁阿姨就自掏腰包跑到南俊路買了幾包。
大家一邊搓著圓子,一邊聊起了各地的冬至習俗——“南方比較多的是吃湯圓,北方吃水餃”、“福州冬至是包湯圓、掃墓,泉州冬至要一早起來祭祖”、“冬至的寓意是團圓,冬至一到,春節就快來咯”。
很快,圓子就搓好了,施秀德阿姨主動請纓為大家下廚煮圓子。不一會兒,一鍋鍋圓子煮好,大家就圍在一起品嘗地道的閩南圓子,其樂融融。“還是自己搓的好吃,有勁道。”大家邊吃邊夸。
閑話家常時,老人們才知道社工小林是福州人,于是黃鵬英阿姨提議一起為社工包一盤福州大湯圓。吃著有家鄉味道、更有閩南情感的大湯圓,小林很感動。
小林說,做社工很艱難,特別是在語言不通的異鄉泉州。但和社區的老人相處久了,感情就越來越深,她感受到了泉州的溫暖。
冬至小年兜,向外婆學學如何搓圓子,其樂融融 (戴曉暉/攝) 圖片來源:東南早報
備餡料 卷潤餅
為了給家人準備一頓豐富的冬至飯,家住西街的陳阿姨從早晨6點開始一直忙到中午,而潤餅菜可是這頓飯的主角。
以面粉為原料的潤餅皮是從西街買的,買個一斤,幾十張薄皮,就夠一大家子吃到飽了,最繁瑣的是準備餡料。胡蘿卜、豆干、海蠣煎,陳阿姨將它們混合著煮了一大鍋,再準備一盆花生拌糖,此外還有香菜、油酥海苔等配料,光看著就讓人流口水了。
卷潤餅菜也是個細致活。陳阿姨的姐姐現場示范:在碟子里將潤餅皮鋪開,依次放入想吃的餡料,但不能放得太飽滿,否則很容易把皮撐破了。放好餡料,就可以將潤餅皮慢慢包著卷起來,一邊閉合一邊開著,咬下一口,香味濃郁,脆嫩可口。
昨天,陳阿姨不僅準備了潤餅菜,還早早地熬了一鍋大骨湯,起早去菜市場買了蝦、蟹、魷魚,炸了排骨、肉丸子,像年夜飯一樣豐盛。
英杰/攝 圖片來源:東南早報
買羊肉 燉羊湯
昨天一大早,泉州市區的浦西、東門與東美等菜市場就人頭攢動,菜攤上甜薯、山藥、生姜、袋裝的湯圓都擺在了顯眼的位置,店鋪前擠滿人。
“到目前為止袋裝的湯圓已經賣了好幾批,現在還在緊急補貨中。”浦西菜市場的一湯圓店老板,今年店內湯圓的銷量比去年好,短短一個小時就賣出了5大箱。“沒想到今天晚來一點就已經賣完了。”排隊等候的黃阿姨說,她每年都會光顧這家湯圓店,昨早照顧孫子遲到一會兒就賣光了。
除了袋裝湯圓,還有多個阿姨擺攤,賣起了自家制作的手工湯圓。“只有今天才會出來賣湯圓,手工的比較Q,好多人購買。”
“冬至大過年”,作為泉州人冬至最受歡迎的食材之一——羊肉也來湊熱鬧。“這兩個月來羊肉價格從29元/斤漲到37元/斤,這周又漲到38元/斤。”浦西菜市場一肉販忙著搭話。
“這幾天都是天剛蒙蒙亮,就起來殺羊,沒想到還是不夠賣。”該肉販說,昨日他比平時多殺了4只羊,但僅一個早上的工夫,5只就全部被搶光,只剩幾個前蹄。
燉羊湯自然少不了藥膳。“冬至前幾天,‘四物’的銷量增加了不少,具體銷量還沒有統計。”泉秀街一家藥店的工作人員說,昨日店內有很多市民來購買四物。“‘四物’是大家熟悉的進補藥膳,而且一家老小都適合喝。”
小貼士
冬日進補 葷素搭配
泉州健康俱樂部營養師吳暉表示,人體經歷過春生、夏長、秋收三季的活動,體力有所消耗,肝臟功能和陰陽氣血有所透支。到了冬季就特別需要休養生息,因此及時進補是正確的,“冬至到立春之間是進補的最佳時令”。但是,冬日進補宜循序漸進,“不要等到補冬日或冬至日再突然來個大補”。
另外,進補時應避免追求大魚大肉,葷素搭配也很重要。“一味吃鱉、六味地黃丸、枸杞等養陰食物是不對的,冬至日應用溫補的方式補陽,如鵝肉、羊肉等。”吳暉介紹,這些溫補食物食用時也應注意進補量,“不能一下子吃太多”。
相關報道>>>
數九寒天過小年兜 閩南不說“冬至快樂”
濱浤/攝
早報訊(記者 龔翠玲 胡彥明張素萍)五顏六色的湯圓真好看,昨日冬至,泉州人吃小圓子過節。人說“冬至大如年”,“冬至小年兜”,足見對這一節氣的重視。
據說,年初元宵節吃“頭丸(圓)”,到冬至吃“尾丸(圓)”,這樣頭尾都圓,寓意全家人整年從頭到尾一切圓滿。
風俗:州人不相賀
冬至日,在泉州不說“冬至快樂”,這一天,人們祭祖,部分地方還掃墓。
昨日,記者穿過西街大街小巷后發現,不少人家在門口“燒金”,透過大門往里看,餐桌上擺滿了葷素菜肴和湯圓,用于祭祀祖先。
住在西街的大姐正在清掃自己家的庭院,婆婆坐在門口曬太陽,小心翼翼地一口一口吃著湯圓,碗里的湯圓五顏六色,甚是好看。
泉州山區部分地方有在冬至掃墓的習慣。關于冬至節為什么掃墓,有一種說法是避開農忙。
據清代乾隆《泉州府志》卷十二《風俗》記載,冬至,州人不相賀,祭祠堂。據悉,這里的州人指的是泉州府,包括當時的同安、廈門在內。由此來看,在閩南冬至節,與清明節,七月半類似,因此,冬至節快樂可不能隨便說。
鈸鈸/攝
吃了圓子長一歲
西街一攤位上的老大娘邊搓丸子邊說,冬至丸按口味煮法分兩種,煮甜丸可以加芋頭、田薯等;煮咸丸就加面線、蚵仔、精肉片等,兩種口感完全不一樣,但吃起來都十分好吃。
“從小每逢冬至,家里人都會說,吃了冬至丸,就多了一歲。”今年剛大學畢業的小吳說,小時候在冬至的前夜,總會一家人圍坐著搓丸子,可熱鬧了。而第二天一大早,家家戶戶都要煮甜丸,然后當做早餐。更有意思的是,還要將吃剩的幾粒紅丸,粘貼在門戶、谷倉、器物上,用來慶賀豐年,酬謝諸神。甚至還有些人家會蒸糕粿,做壽龜,蒸年糕,象征年年高升,福壽延綿。
據記者了解,在泉州,不少人家在做冬至丸的時候,都會在自家用做丸子的米料捏幾件小巧玲瓏的玩具,俗稱“捏雞母狗仔”。如做成豬頭、豬腳、花魚、荔枝、桃——象征興旺吉祥。而要論搓丸的手藝,當屬晉江深滬、石獅祥芝、惠安崇武的漁村婦女,搓丸速度快,質量好,粒粒小如魚目珠子。
海萍/攝
昨迎“數九寒天”
昨日迎來“數九寒天”。泉州市氣象臺分析,今天隨副高西伸,500hPa為西南氣流,低層轉高壓后部偏南氣流控制,全省北部沿海多云到陰,泉州多云。
昨日氣象臺發布大風黃色預警和霜凍黃色預警信號,德化、永春西部、安溪西部將出現霜或霜凍,高海拔地區有結冰或冰凍。
泉州市區天氣預報:
23日,多云,8到18℃
24日,多云,10到20℃
25日,多云轉陰,11到16℃
26日,陰,11到17℃
27日,小雨,13到18℃
28日,小雨,13到17℃
29日,陰轉多云,10到16℃。
乖治/攝
來源:東南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