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合適的傳承人,王師傅很是惆悵
“我有兩個心愿,一個是把修表的老手藝傳承下去,另一個是把這些修表的家伙給將來的徒弟。”昨日,在福州鼓樓區(qū)光祿坊修表的張增榮老師傅向東南快報互幫平臺講述了自己的兩個心愿,希望通過我們?yōu)槟赀^七旬的自己尋得一兩個刻苦勤奮的徒弟。
13歲到70歲57年修表人生
昨日,東南快報記者在光祿坊附近的一個小巷子里見到了張師傅。小攤只有一桌一椅,桌前貼著“鐘表”字樣,桌上的玻璃柜里擺放著各式手表,因為沒客人,張師傅正端坐在椅子上。
張增榮,今年已過70歲,從1957年13歲開始,他就在亨得利當學徒學習修理鐘表,后來調(diào)到臺江大華鐘表眼鏡店做師傅,再往后,自己在光祿坊一帶擺個小攤修理手表,算來已經(jīng)有57年了。
很多人慕名而來找王師傅修表
“我們家也算是鐘表世家,父親、叔叔、弟弟還有我都是干這行的。你看這把剪子,還是我父親傳給我的,都多少年了,還一樣好用。”張師傅拿起一個修表工具向我們介紹。
“我沒有別的愛好,這修表攤也算是我的伴了。”聊起修表,張師傅總有說不完的話。“這么多年我一直都記得師傅教我的8個字‘光滑靈動、平直方正’,參悟這8個字才算是把修鐘表參透,才算對得起客人。”
趁著還能干得動收個徒弟傳承這門手藝
張師傅告訴我們,他的視力一直在減退,修手表時手也會抖,最多還能再做一兩年,所以他想趁著自己還能干得動,找一個可靠的小伙子來繼承自己的技術(shù)。
“我兒子孫子都不愿意干這行,覺得太累,現(xiàn)在沒人繼承,這手藝就失傳了。”張師傅惋惜地說。
張師傅表示,他不僅不收學費傳授畢生技術(shù),而且還會將修表的家伙留給徒弟。“如果學得快,一年左右就能出師。雖然修手表行業(yè)沒落了,不過這手藝夠硬,價格也公道的話,還是有很多顧客光顧的。”
張師傅說,他對徒弟的要求很簡單,刻苦勤奮、誠實踏實,真心想學門手藝,而不是一時圖樂子。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2-02石獅:“閩南風”活動進校園 傳承閩南傳統(tǒng)文化
- 2014-11-27區(qū)實小:太極進校園 傳承文化健體魄
- 2014-11-26傳承筆尖漢字之美,豐富國學文化內(nèi)涵
- 2014-11-25“德法相依”促動文明傳承
- 2014-11-25春晚也要傳承厚重的中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