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樂巖仔洞科考工作啟動 探尋福建史前文明譜系
9月13日,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福建省博物院考古隊組成的專家小組到將樂縣巖仔洞古人類遺址開展前期準備工作,標志著將樂巖仔洞古遺址科考工作正式啟動。
1989年、1990年、2004年考古隊對巖仔洞進行過三次試掘,出土距今10萬年前的動物群化石和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陶片及石箭鏃等。今年5月,國家文物局頒發巖仔洞遺址考古發掘執照。此次,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正式開始對巖仔洞遺址進行全面科學的考古發掘和研究。專家對巖仔山山頂位置進行測量、布方,并計算接下來要挖掘的土方面積,為考古發掘工作的全面鋪開做好準備。
巖仔洞古遺址屬典型的南方地形,相較于北方考古工作更難開展,南方植被茂密,土層堆積屬于波式階段地層控制難。布方、測量工作量更大,給考古工作增加了難度。加上近日的天氣炎熱,對考古隊員也是一項考驗。但是專家們都希望能在巖仔洞有重大的發現。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常務副主任梁中合告訴我們:巖仔洞的發掘主要的意義是構建華南及福建的史前文明的一個譜系,這個譜系實際就是演變和發展的一個序列,這個序列因為以前做的工作比較少,所以序列不很完整,文化面貌也不甚清楚,所以最重要的意義就是把這個譜系構建起來。
考古隊還希望在巖仔洞古人類遺址能有一些突破性的發現,能夠找到舊石器人類使用打制石器的這個階段人類活動的一些遺跡。
巖仔洞古人類遺址的發現,還將為研究與臺灣史前文化的聯系和相同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對填補福建史前考古學文化譜系的缺環,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和意義。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4-09-22文明旅游網絡公益行動在京啟動:“為中國加分”
- 2014-09-19關于第十二屆省級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學校、社區)擬推薦對象的
- 2014-09-18城市文明建設須找準“群眾”坐標
- 2014-09-18講文明與守規矩
- 2014-09-18共享節日盛宴也須注重文明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