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江“刣獅”表演
東南網-海峽都市報閩南版12月13日訊(記者 吳月芳 黃謹 文/圖)明年年底前,一本關于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刣獅”的專著有望問世。與此同時,泉州市圖書館正在各地錄制不同風格的“刣獅”,將來,市民不僅可以通過書籍了解這一非遺項目,還可以使用圖書館的數據庫,看到生動的非遺表演。昨日,記者就跟隨視頻錄制隊,在晉江安海鎮庵前村佳坂自然村,近距離接觸了晉江“刣獅”。
據了解,泉州許多地方都有不同風格、套路的刣獅表演,已有鯉城和石獅兩處的刣獅,被列入第二批省級非遺項目。目前,泉州、晉江兩級文化部門正在爭取,將以安海獅陣為代表的晉江刣獅納入省級非遺項目。
庵前村有庵前和佳坂兩個自然村,各有一支刣獅隊。村長尤金猛說兩支隊伍表演方式略有不同,是不同先祖教授所致。
據說刣獅在安海流傳已經五六百年了,而且許多村莊表演的套路各有特色。明朝中葉東南沿海商貿繁榮,而且海上交通發達,所以倭寇時常騷擾沿海漁民。朝廷派戚繼光、俞大猷兩位總兵率軍抵抗,在開展自衛和配合官兵作戰時,獅隊的技藝在防御倭寇的實戰中得到提升。
明末天啟元年,少林武僧尤俊達云游至佳坂村,開始為村民們傳授少林武藝。此時獅隊形成了軍陣演練、少林武功及農家防衛技術三者融合的表演形式,并經過數代村民傳承,沿襲至今。
至今,村里的尤氏家廟里還保留著數把使用了上百年的兵器,而后來再補制的兵器,仍沿用了明清時期的款式。
據了解,泉州市文廣新局下設的泉州市非遺保護中心,正搜尋全城的刣獅隊,為專著收集資料。而今年起,泉州市圖書館開始著手搜集泉州重要的民俗活動場景,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技藝的視頻拍攝。
泉州市圖書館館長許兆愷表示,近年來開辟了“閩南文化數據庫”,將一些泉州文化資料數字化,今年起開始將傳統文化資料拍攝成視頻,今后將依托網絡放入市圖書館的數據庫,作為資料留存,市民就可以更方便地查閱。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 2012-12-06木偶戲人才培養計劃入選世界非遺優秀實踐名冊
- 2012-11-29閩南跳鼓舞小巧靈動細膩內斂 入選第四批市級"非遺"名錄
- 2012-11-29廈門第四批市級"非遺"名錄 "同安錫雕"斷層百年再延續
- 2012-11-22龜糕印雕刻師欲收徒 已入選廈門市"非遺"名單
- 2012-11-22見證漁村生活變遷 “非遺”傳承人和他的米螺篩
- 2012-10-29福建共有353項省級非遺項目 其中113項為國家級
- 2012-10-09八旬"非遺"傳承人24年保護畬族小說歌:不言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