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漁村生活變遷 “非遺”傳承人和他的米螺篩
http://www.caoliu14.com?2012-11-22 08:30? ?來源:泉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施純獻細心修補米螺篩
泉州晚報訊(記者 吳家陽 通訊員 王建新 文/圖) 77歲的施純獻坐在自家堆滿紅薯干的儲物間里,正在翻修一個米螺篩。他戴著老花鏡,神情專注,靈巧的雙手將桐絲線緊緊地纏繞在篩框邊。
許久沒有接到訂制米螺篩的業務了。以前,他一年可以賣出成百上千個,現在一年也難得做幾十個了。
施純獻住在晉江市龍湖鎮魯東村,一個只有1000多人的海邊小村。他是晉江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米螺篩制作工藝的唯一傳承人。
米螺篩是一種在海灘上撈米螺和花蛤用的工具,由竹子、雜木和鐵絲做成,狀如大簸斗。不同的是,下面多了一個由幾根竹子做成的底座,上面多了一根拉的竹竿和兩條腰帶。使用時,把腰帶綁在身上,手里握著竹竿,邊斜著把米螺篩往沙里鏟,邊提起竹竿抖動,沙從縫隙里漏掉,筐里就只剩下米螺了。
魯東村委會主任尤儉信說,篩米螺是一項體力活,村民站在海灘上,海水齊腰甚至更深,用腳探出海灘上是否有米螺,然后就開始篩。頭頂烈日,身子浸泡在海水中,可謂“水深火熱”。篩好后,還要挑著百十斤重的米螺回村,非常累人。三四十年前,魯東及周邊的村莊,家家戶戶都有米螺篩,家家都會去篩米螺。米螺全身是寶,把它磨碎之后,肉可以當菜吃,殼可以燒成灰,磨出來的米螺湯可以當肥料。在那個化肥還是稀罕物的年代,莊稼要種得好,肥料不可少,米螺湯就是上好的莊稼“補品”。因為米螺篩浸泡在海水中,竹子很容易爛掉,所以米螺篩的需求量很大。整個周邊村鎮,只有魯東人會做,所以大家都要到魯東村來買。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2-10-29福建共有353項省級非遺項目 其中113項為國家級
- 2012-10-09八旬"非遺"傳承人24年保護畬族小說歌:不言悔
- 2012-08-01福州鼓樓區11人入選市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 2012-07-27黃林打破祖訓傳拳術 獨具一格連城拳入省非遺名錄
- 2012-07-11傳統與現代結合 紙扎工藝有望列入石獅市級非遺
- 2012-07-09好漢黃林打破祖訓傳拳術 獨具一格連城拳入省非遺名錄
- 2012-07-02福州第二批非遺項目傳承人名單揭曉 共68人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