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記者高敬)26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分組審議了國務院關于2016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與研究處理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報告及審議意見情況的報告。與會人員表示這份報告既講了成績,也直面問題,客觀實在。我國環境污染形勢依然嚴峻,應從加大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力度等方面發力,推進污染治理。
“垃圾填埋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資源,而且也會污染地下水,焚燒又會造成空氣污染,非常難處理。”信春鷹委員介紹,統計顯示,僅北京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就有約2萬噸,而且還以每年8%的數量增長,這些垃圾如果用每車裝2.5噸的大卡車裝,可以擺滿整個四環路。她建議一定要在垃圾減量上下功夫,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產生的數量。
加大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力度,是解決垃圾問題的重要方式。王隴德委員說,推廣垃圾分類,首先要告訴人們垃圾分類方法。其實,很多小區里設有垃圾分類箱,但是因為人們不知道分類方法,根本沒有做到分類。因此,要加強居民在垃圾分類方面的宣傳教育。
眼下,隨著垃圾分類的推廣,很多社區搞了分類垃圾箱,居民也對垃圾進行了分類,但到了收垃圾的時候還是一股腦收走。如何解決生活垃圾先分后合的難題?
信春鷹表示,在這方面已有成熟的經驗可借鑒,比如可以通過每天只收一類垃圾的方式,避免垃圾分類后又混合,徒勞無功,還挫傷居民的積極性。但她同時表示,沒有倡導就沒有行動,這些機制要有效運行必須有相應主管部門的倡導和具體措施。
列席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劉麗說,在很多農村地區,“生活垃圾臟亂差是普遍存在的”,一到夏天,味道很臭。環保問題是多方面的、復雜的,必須城市和農村一起抓,萬萬不可以重城市輕農村。
對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我國將在全國推廣金華市農村垃圾分類處理等經驗,選擇100個縣開展示范。劉麗建議,在開展示范的同時,對極差的縣鄉也要抓典型,以起到警示作用。
同時,農村環境治理成為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關注的熱點問題。大家紛紛為農村污染治理建言獻策,建議加大污水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健全和完善長效管護機制等,使農村污水、畜禽糞污能夠得到及時有效處理,并減輕農藥、化肥對水和土壤的危害。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4-26文明創建要有“三股勁”
- 2017-04-26“遛狗時間”能否成為文明公約的韁繩
- 2017-04-26強制垃圾分類助推文明升級
- 2017-04-26“等燈舞”以柔和之姿塑造交通文明
- 2017-04-26【文明網評】過好勞動節要把握“三度”
- 2017-04-26創建文明城市中不妨再多些“啄木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