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頑疾,闖紅燈在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這種量大的輕微失范行為,人為地增添了安全風險。為了實現對闖紅燈的有效治理,一些地方想盡了辦法。不論是交通文明志愿者拉繩子,還是高科技的“智能欄桿”,抑或“體驗式執法”,這些辦法盡管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闖紅燈現象,卻難以杜絕投機行為的產生。
“等燈舞”采取了寓教于樂的方式,向公眾傳遞出文明出行的理念。對于許多中老年人而言,生硬的說教或者冰冷的管理,往往難以奏效。道理誰都懂,可是她們就是不愿意遵守規則,怎么辦?當紅燈亮起時,馬路兩邊都會有志愿者通過比劃和簡單的舞蹈,勸導人們等紅燈。“等燈舞”以一種“柔軟的手段”來塑造交通文明,更容易被行人們接受。
法國社會學家福柯認為,懲罰方式的轉變,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社會治理從強硬、直觀的震懾模式向柔和、間接的教化模式過渡。根據已有的規章制度對違規或者不達標者進行教育和引導,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全社會制度化、規范化運行的能力。不是通過提升違規成本的方式來倒逼交通文明,而是試圖喚醒老百姓的風險防范意識和文明素養,柔和、間接的“等燈舞”,傳遞出一種無聲的信任。
和那種空洞、乏味的板著面孔相比,“等燈舞”以契合時代的靈動和呆萌得到了老百姓的喜愛,提升了“我知曉,我參與”的社會基礎。“等燈舞”縮減了交通規則與普通老百姓的距離,讓交通規則以一種更接地氣的方式呈現出來?!暗葻粑琛?讓交通規則更鮮活、更生動、更形象,也更加平易近人。
一個好的社會規范,應該是道德價值與使用價值的有機結合。交通規則不能自說自話,而是要想方設法地提升老百姓對交通規則的文化認同和價值追求——將“等燈舞”作為廣場舞在各社區推廣,不僅能夠豐富市民的業余生活,也能提升他們價值認知的深度和廣度,從而做到“知行合一”。
杜絕闖紅燈,依靠技術或者人力手段來提升違規成本,盡管有一定的效果,卻治標不治本。只有讓文明過馬路 “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讓不闖紅燈的明規則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敬畏,讓見縫插針的“潛規則”成為過街老鼠,交通出行才會更有品質。正如胡適先生所言,“怕什么真理無窮,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等燈舞”盡管作用可能有限,其背后的社會治理觀念的重塑與更新,卻值得肯定與贊賞。(楊朝清)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4-26寧化縣委文明辦加強縣級文明校園創建工作督導檢查
- 2017-04-26晉安區開展“平安建設進社區 大家爭做文明人”主題活動
- 2017-04-26永安市成立首家民辦“愛心超市” 儲物納愛傳文明
- 2017-04-26清流縣開展“閱讀人生 文明家庭 書香清流”暨“樹文明新風 迎金磚賓客”主題志愿服務系列活動
- 2017-04-26創城進行時丨廈門:市委書記裴金佳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解析廈門創建文明城市的密碼
- 2017-04-26云霄縣召開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督查匯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