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風在延續:父輩捐資派米20多年 兄弟延續
文明風4月8日訊(通訊員 吳明麗)清明節,年過六旬的傅賢達和傅賢榮兩兄弟從香港回到老家豐州桃源村,繼承父輩樂善好施的美德,為家鄉捐資派發大米。
1929年,兩兄弟的父親傅三多19歲,迫于生計,離開家鄉,漂洋過海去菲律賓打工。1975年后,傅三多經?;氐郊亦l,有時候一年好幾趟,而且待的時間也越來越久。每次回來,看到誰有困難,需要幫助,他都很爽快地幫忙。村里很多公益活動總是少不了他的身影。
上世紀80年代,桃源村有條“宅仔尾”路,坑坑洼洼,一下雨就沒法走路?!案等嗷剜l的時候,有個村民把情況告訴他,第二天,他就決定出錢修路?!碧以创謇先藚f會會長傅炳煌說。1985年,傅三多到華源小學,看到學生桌椅已經多次修補、破舊不堪,黑板也是坑坑洼洼?!斑@樣的教學環境,學生怎么上課?”回到菲律賓后,傅三多立即與在印尼的華僑一起,發動在外鄉賢籌集了30多萬元,成立了華源小學校董會,為學生更換300套桌椅,并將剩下的錢用于學校的獎教獎學。“這么多年來,傅三多一家為村里捐了上百萬元。錢可以估算,但愛心卻無法衡量。”傅炳煌對此十分感動。
“父親不僅僅是思念家鄉,也想為家鄉多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父母一直堅持每年為村里的老人和困難戶派發大米。父親過世后,母親接過這個愛心棒,繼續為村里做公益活動,直到2014年去世?!备蒂t達說。
“我們家不是什么大富大貴,但是只要我們還有能力,鄉親誰有困難,我們都會繼承樂善好施的家風,盡可能提供幫助。”傅賢榮說,他們每年仍會給村民派發大米,給村老人協會捐資1萬元,用于幫助貧困戶。“我們也希望將來子孫可以繼續傳承下去?!保习彩形拿鬓k供稿)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5-04-06祠堂尊教化 繼世重家風
- 2015-03-19傳播良好家風 龍海市表彰292個“最美家庭”
- 2015-03-18書香一縷傳家風
- 2015-03-18家風是清明厚重的價值載體
- 2015-03-18漳浦何德煌:傳承家訓正家風 熱衷調解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