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在春節(jié)團拜會上說,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sh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李克強總理則在“兩會”答記者問時強調(diào),我們要建設(shè)一個書香社會。兩位國家領(lǐng)導人,在不同語境中的論述,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關(guān)聯(lián):“書香社會”的重要標志,是更多書香家庭、書香門第的出現(xiàn),當社會的細胞——家庭,都能以書為樂、以閱讀為榮,經(jīng)由書香一線牽,家風得傳,家教更優(yōu),美好家庭自然樹立。
言“書香一縷傳家風”,此言并非詩性之虛。家風的傳承,當然需要家庭成員的代際相傳,言傳身教,這些都很重要。從兒女幼時的牙牙學語之啟蒙,到手把手、話傳話的現(xiàn)實之示范,這些都是承繼家風的重要之道與必經(jīng)途徑。而作為人類文化和文明精華的凝結(jié),其絕大多數(shù)是以書籍為載體——無書籍運載歷史,人類文化將會空留遺憾天地間。
作為傳家寶的家風,雖因不同地域、族群、家庭之不同,會在細微處各有特色、各有偏重或表達角度、方式有異,但各個家庭家風的實質(zhì)與內(nèi)涵,卻在中華文化大一統(tǒng)之下,有著本質(zhì)的關(guān)聯(lián)與近似。因此,個體家庭家風的傳承,其實就是中華家風文化傳承的分枝與細化。因此,對中華文明之結(jié)晶之書籍的閱讀與傳承,其實就是中華家風、國風接續(xù)的最重要工具與形式。
祖輩口口相傳的“家訓”,由之形成的家風,它不僅僅體現(xiàn)為先人所傳之訓誡。當家風與國風相銜接,更讓家風充滿生命力,使其匯聚成更具民族活力的國風。此中的紐帶,亦非書籍難以擔此重任。書籍的思想、道德、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性,其歷史地位無物可以取代;即使到了如今的網(wǎng)絡時代,書籍的史料存儲性,仍有他物難以替代的獨特作用。它因此就成了家風最重要的載體形式。因而,傳承家族之脈,無讀書難為繼,無書香不家風。
一個家庭中,最為美好的景象,莫過于閑暇之余,一家人或各擁一書靜讀,或圍坐共論一書;談藝術(shù),談人生,談精神感受……美好的書籍中,自有人類最馨香的精神食糧。這種書香中共享受的家庭熏陶,是家風形成、傳繼與發(fā)展的最優(yōu)美環(huán)境。家中有書香繚繞,飄蕩著知識、思想與精神的高貴品味,則何愁家風不立、何慮家風不傳?
可見,最美之家庭,就是書香滿屋的家,就是家人共愛閱讀,同把書香用心貢奉的家。吸取千古書香的家庭、門第、族群和國度,家風、國風就會天然薈萃而成,就能自然而然于文化書香中代際相傳。歷史上,中國人的家庭里,從甲骨、到竹簡;從帛書,到紙張;從線裝,到精裝……國人之家風,就是用從未斷息的書香連綴而成。“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其所蘊含的“書香精神”,也是中國家風、國風串連古今文明的精神天梯。(特約評論員 陳懷瑜)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3-18德化縣開展“正家風傳美德——老前輩道家風”活動
- 2015-03-17好家風也是美麗鄉(xiāng)村的助推器
- 2015-03-17從革命前輩的“家風”中汲取豐富營養(yǎng)
- 2015-03-17讓好家風涵養(yǎng)國人家國情懷
- 2015-03-17以德為核 家風不必“統(tǒng)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