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閱讀目的,圖書館讀者大致可分三類:求知的學生、充電的上班族、消遣者。不知何時,讀者中又多了流浪拾荒者。在被贊“史上最溫暖圖書館”的杭州圖書館,就有一群每晚閉館才肯離場的流浪、拾荒者。拿起書,他們和其他讀者一樣安靜閱讀;放下書,他們依舊流浪。(11月24日《法制晚報》)
杭州圖書館當初允許流浪者進入圖書館曾經引起眾多質疑。在質疑的聲音中,大部分都會覺得讓流浪者進入圖書館,一方面會造成圖書館跟流浪者一樣的“思維定勢”,即臟亂差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進入圖書館的流浪者,人們很容易認為他們會帶來嘈雜。這些的質疑其實是一種多慮,因為人不僅是社會人,更是環境的產物。在不同的環境下,人們的表現會迥然不同。即使是流浪者進入到圖書館中,也可能會瞬間發生360度的轉變,實現素質的飛躍發展。事實也確實是如此,流浪者進入到杭州圖書館閱讀的時候,并沒有帶來嘈雜的環境,也沒有帶來“臟亂差”。
人們對于流浪者可能有著一定的成見,這未可厚非。但是這種成見不應當落到現實中,尤其是影響到流浪者自身命運的時候。在追求文化層面的提升上,圖書館的職能作為城市公共文化設施的組成部分,理應對所有人都開放,不能因為對方是流浪者就用“有色眼鏡”看待,這樣的圖書館才是“有溫度”的圖書館。它對于城市中所有的人都一視同仁,都能夠堅持一種尊重的態度。在對于知識的追求和渴望上,流浪者與普通的讀者沒有差別,當他們進入到圖書館里,在知識的海洋中徜徉的時候,我們能夠看到他們的表情是多么溫馨而自在,而這本身就是城市文明應該帶給每個市民的感受。
我們經常說,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到底體現在哪里?不是有多少高樓大廈的建立,這遠不是既定的目標,也不是城市文明的根本。因為對每個城市來說,只有敢于投資興建,再高大的建筑也能夠建立起來。但是,所謂的文明總是軟性的,一個城市建立多少圖書館本身不是文明,只有當這座城市的圖書館能夠允許所有人平等地進入閱讀的時候,這才是城市文明。因此,城市文明呼喚更多“有溫度”的圖書館的出現。這樣的圖書館能夠滋養每個人的心靈世界,在這樣的滋養過程中,我們也能夠清晰看到這座城市文明指數的提升。
當然,圖書館的多少與城市文明息息相關,而城市圖書館的寬容和尊重程度更是關系到城市文明指數的提升。當一個流浪者希望閱讀圖書館中的圖書時,允許其進入閱讀,不僅是一種態度上的尊重,更是一種文明的具體體現。當每個城市都能夠擁有這樣的一座或幾座圖書館的時候,我們就能夠自豪地說,我們的城市文明決不是吹噓的,而是實實在在,能夠觸摸到“溫度”的。(特約評論員 蘇彥)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1-25“溫暖中轉站”傳遞城市文明熱度
- 2014-11-25期待更多的文化墻成為城市文明亮色
- 2014-11-25你我都是城市文明的窗口
- 2014-10-29市民素質是城市文明基礎
- 2014-10-27老舊小區改造是推動城市文明程度提升的一劑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