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亂丟垃圾,父親代其受過。不僅愿受處罰,還主動要求上街掃馬路,換位體驗環衛工。11月23日上午,一名車窗拋物的受罰者走上合肥市街頭,自愿和環衛工人一起掃馬路,體驗環衛工人的辛勞。(11月24日《安徽商報》)
據報道,阮先生自駕車送孩子去學校上學途中,他的孩子隨手將一張廢紙從車窗扔出。他看了市民的舉報視頻錄像后,對自己和孩子的錯誤行為感到羞愧,接受了廬陽區城管局開出的20元罰單。為了教育孩子,警示自己和他人,他主動要求上街掃馬路體驗環衛工人辛苦。阮先生說,自己有勇氣直面媒體鏡頭,甘做“反面教材”,希望自己的經歷和行動,能給大家帶來啟示。
父親代為亂丟垃圾的孩子受過的新聞,讓人眼前一亮。在以往遇到類似的問題上,我們看到一些父母不但不為孩子的“隨手扔”等不文明行為感到內疚和羞愧,反而認為孩子受到委屈,而不服從管理,袒護孩子,認為孩子不懂事,不必較真,因此甚至大打出手的事件也是有發生。而這位父親當知道自己孩子從車窗扔廢止的不良行為后,深感內疚,甘愿受罰,并主動主動要求上街掃馬路體驗環衛工人辛苦,這種知錯就改,換位思考,是對文明的拾遺補缺,具有深意。
“養不教父之過”。孩子平時的不文明行為,與父母平時教育缺失有關,眾所周知,隨意扔車窗垃圾是個人的不良習慣,也容易造成一定的行車和行人的安全隱患,扔掉的是城市文明,這種不良陋習必須改變。這位父親在知道孩子隨手將一張廢紙從車窗扔出后,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是對環衛工人的不尊重。代其受過主動要求掃馬路,將丟失的文明找回,將功補過,來得到心理的安慰。
父親甘做“反面教材”,這也是一堂生動的文明教育課,既是在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人們。對不文明進行約束,不僅是要求人,首先要從自己做起,從自家做起,不僅自己不做不文明的事,自覺遵守公共環境衛生和社會公德,而且有責任和義務教育好子女和家庭成員。父親代孩子受過,用實際行動現身說法,是用榜樣的力量來給孩子帶了一個好頭,起著良好的示范帶頭作用。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會在孩子的幼小心靈上留下一生的痕跡,對孩子產生深遠影響,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不僅要教育孩子長知識,學本事,還要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做事,做有理想、有文化、有知識、有道德、守紀律、講禮貌的文明人。孩子的不良習慣要靠父母的及時矯正。孩子丟了文明習慣,父母及時補上,這是最好的實踐和素質教育。社會是個文明大課堂,父母也是第一任老師。這位父親用實際行動交出了一份優異的文明答卷,具有示范的導向意義,值得點贊。(吳玲)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1-25小事“文明化”與社會“大文明”
- 2014-11-25“溫暖中轉站”傳遞城市文明熱度
- 2014-11-25"網絡安全宣傳周"是"共享網絡文明周"
- 2014-11-25依法治理與文明自覺是城市創建的雙飛翼
- 2014-11-25高校向社會開放公共資源也是一種文明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