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文明化”與社會“大文明”
石家莊電視臺“民生關注”欄目搞了一次“你是文明人嗎?”的討論,以“夸夸文明人”、鏡頭光榮榜為主題形式,發動觀眾和聽眾來自己問自己:比如討論草坪上鋪了小石板路,你能不能自覺地多走幾步而不去從草坪上踩過?討論得很熱烈,最終一致的觀點是不可以踩踏草坪……
“你是文明人嗎?”從另一個視角來問就是“我是文明人嗎?”答案如果肯定,那就必須在自己日常的點滴言行中體現出文明來。
用心的網友還歸納了生活中存在的種種“不文明行為”,發動網友想一想“有沒有做過,做過多少”,判斷一下自己是不是文明人。諸如:公交車上占用老弱、病殘、婦幼專座,公共場所大聲喧嘩或大聲打手機,在景觀文物、服務設施上亂刻亂劃,講黃色段子、宣揚封建迷信,熱衷低級趣味等等,這些不文明的言行,歸納起來一看,真是讓人感到不舒服甚至很惡心。可是它們就活生生地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當然對于具體個人來說不可能條條都犯有,可是部分犯有的事情恐怕許多人否定不了。正因為有了這樣一些“不文明”,我們的生活有時就不那么和諧、舒心,而是別扭、麻煩、痛苦,所以我們要用文明來戰勝不文明。
日常生活中的文明不文明,根本上講是一種自省行為的結果。孔夫子主張“吾日三省吾身”,實際上就是一種“自己問自己”。人生在世幾十年,能夠堅持“自己問自己”,是一種高情感,許多人因為能夠常常檢討自己的言行而從不文明的干擾中解放出來,不斷攀登人生境界的高峰;而有的人則因為缺乏甚至根本沒有“自省”,而由開頭的“小事上的不文明”一步步滑向精神和靈魂的墮落。
實踐證明:自省,從而使得我們的言行“文明化”,并不是難事。石家莊電視臺“民生關注”欄目記者在石板路附近守候了近兩個小時,每個從這里經過的人都從石板路上走過,沒有人踩踏草坪。婦女、老人、青年等市民說“這么好的綠地,怎么好意思去踩踏?”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4-11-25"網絡安全宣傳周"是"共享網絡文明周"
- 2014-11-25依法治理與文明自覺是城市創建的雙飛翼
- 2014-11-25高校向社會開放公共資源也是一種文明輸出
- 2014-11-25“無聲廣場舞”舞動文明的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