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親愛的》剛上映那幾天,我還對它一無所知。國慶放假的時候,閑來無事,朋友邀我一同去看《親愛的》,本以為這是一部愛情片,滿懷期待地和男友手牽手一走進影院。直到看到電影院墻壁上貼的宣傳廣告才知道這是一部講述以田文軍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尋孩子以及養育被拐孩子的農村婦女李紅琴如何為奪取孩子做抗爭的故事。早些時候我便看過彭文樂案件的紀錄片,現實永遠是最最殘酷的;彭高峰在廣東深圳開了一個小雜貨店,他的兒子樂樂(彭文樂)在店門口和幾個小朋友嬉戲,當樂樂看見自己媽媽開著車經過時迷茫的追了上去,可是樂樂的媽媽并沒有注意到他,直到樂樂追得精疲力竭而后被人販子帶走。從此彭高峰就開始了漫長的尋子之路,各種艱辛苦難;三年后一個冬天,回老家過春節的某學生看到了失散已久,已經在安徽某農村生活的樂樂,借助微博的擴散力和當地公安協助,模樣滄桑的彭高峰終于找回了樂樂。這是當年轟動一時的案件,而故事卻并沒有結束,才真正的開始。
就是那樣的一個瞬間,一個小孩沒了,一個家庭崩塌,一個小孩從此改變命運,或者活著,或者死去,或者被拐到一個家庭做他人的孩子,或者淪落為被打傷殘的乞兒,被犯罪集團嚴密控制,過著非人的生活。他們或者在大山深處,或者在城市的一個角落,或者在一個橋洞下度過天寒地凍的日子。他們,都無法是原來的自己,也無法回到原來的自己,他們一切命運的改變,源于那些罪惡的手,那些畸形的想法和需求。一種不應該存在的現象卻在祖國各地上演,層出不窮,打拐也未見杜絕此類現象。是什么讓這種現象持續,是什么讓這個市場繼續存在?嚴令而杜絕,何時可以杜絕,而不再有這么多人間悲劇的發生。人活得已然夠累,可人與人之間卻變本加厲的施加痛苦,直至痛苦至死。
父母是悲痛的,失子的痛是撕心裂肺,是絕望,他們不知道孩子是活著還是死去,帶著心里唯一的希望,遍尋全國,哪怕是被騙,哪怕是一個假消息,都希望看到的是那個心里烙印的面孔的身影。不是,還是不是,絕望,希望,絕望,希望,他們的日子在煎熬,在期盼中守望。只是,沒有那么多幸運的鵬鵬,沒有那么多善良的李雪琴,還有好多好多的孩子,變成了不是原來的自己,成了另外一個樣子,活著,幸或不幸的活著,與親人從此相隔。
在電影中,那么多場景戳中淚點。當田曉軍被騙跳河沉入河底時,鵬鵬的聲音讓他從絕望中爬起來。曹曉娟跪地失聲痛哭是我弄丟了孩子。李雪琴忘命的追著著奔跑的田曉軍,而鵬鵬撕心裂肺的叫著媽媽。李雪琴在派出所抱著吉芳逃跑,田曉軍在樓梯處悲怮痛哭。李雪琴站在空調機上隔著玻璃和吉芳對視,吉芳一直叫著媽媽。李雪琴抱著鵬鵬,被一群尋子的父母痛打。為了讓青山作證,李雪琴說你今晚別走。韓總蹲在墻角無聲的痛哭。一群孩子在樓下快樂的游戲,吉芳一個人站在窗前等待。李雪琴得知自己懷孕后蹲下痛哭。此時,那一束光通向房間深處,越來越暗,越來越暗,直到黑暗。她的丈夫一直欺騙她不能生育,她養著丈夫說是在深圳和別的女人生的孩子,她帶著吉芳從兩個月開始。她善良,她樸實,她疼愛著不是自己的孩子。一切,都被現實和法律生生的剝離。她相信的丈夫從頭到尾都在欺騙她,她從兩個月開始養的孩子盼著她帶她回家卻不能再回到自己身邊。她的希望在哪里,她的未來在哪里?還有那么多失蹤孩子的父母,他們的希望的未來在哪里?更還有那么多被拐賣的孩子,他們的未來和希望又在哪里?
文章里的字字句句都顯示了父母對子女深深的愛,也讓我明白了父母失去子女的痛是非親歷而不能體會的。我深知,我的父母很愛我,和這世上千千萬萬的父母一樣。所以我只有盡最大的努力,保護自己、照顧自己,不讓他們擔心。同時我也開始關注那些失去了獨生子女的父母,并且經常提醒身邊的朋友要注意安全,因為一旦失去,再無追回的可能。
而拐賣兒童又是另外一個社會問題,但是造成的結果大多就是失獨。電影中可愛的小男孩在路邊走失,被人販子運到偏遠農村。三年后,他的父母幸運地找到了他,而他早已不認識自己的親生父母,在自己當初生活的城市里他又開始了漫長而痛苦的適應過程。在這三年中,他的父母經歷了人生的最低谷。他們情緒低落到難以自控,以各種方式尋找自己的孩子,靠著命懸一線的希望活著,熬著。他們加入了一個尋找孩子的組織,組織里有許多和他們一樣孩子被拐賣了的父母。他們團結在一起,發誓無論如何要找到自己的孩子,也以各種方式宣傳打拐。當一個孩子的母親向大家懺悔自己沒有看好孩子,大家擊掌鼓勵她的時候,我淚流滿面。不是不允許犯錯,但有的錯誤真的把人傷得太深。所以每一位身為父母的人,定當照顧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讓心懷不軌的人有機可乘。
影片分兩條線索述事,前半部分是田文軍尋子,后半部分主要講李紅琴(趙薇)尋女。不管怎么說,田文軍和魯曉娟雖然不幸,最終還是找回了自己的兒子,而相比之下,李紅琴則悲慘的多。本來拐來“兒子”的是他的丈夫,而他的丈夫已經去世,田文軍找上門來,“兒子”被生父生母領走她已經悲痛欲絕,可是“女兒”卻是丈夫在工地上撿來的棄嬰,怎么也要被福利院收養,她完全想不通。
黃渤在劇中的表演,堪稱教科書級別,尤其是在派出所下樓那場哭戲。哭分三種,有聲無淚謂之嚎,有聲有淚謂之哭,有淚無聲謂之泣,泣是三者之中最悲慟的。從停下腳步,到悲從中來,到淚流滿面,再到哭成一團,黃渤將田文軍內心那種由大喜到大悲的復雜心情用一種無聲的表演詮釋到淋漓盡致,讓人不禁動容。
黃渤的表演入木三分,但是田文軍卻不是最難駕馭的,我個人認為李紅琴這個角色才是整部戲中最有挑戰性的,一方面她是“人販子”的老婆,一方面她又是千里尋女的媽媽,又擔負著為家族傳續香火的重任,種種矛盾集于一身,這個角色表演起來難度相當之大。
影片的高潮出現在結尾,當李紅琴得知自己懷孕的消息之后,居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原以為自己不能生育,所以丈夫才會從深圳“帶來”兩個孩子。正在爭奪吉芳收養權的關鍵時刻傳來懷孕的消息,且喜且悲。掙扎在于,這個孩子是要還是不要。不要,萬一女兒吉芳要不回來,腹中這個孩子就是自己后半生唯一的精神寄托。要,沒名沒份,先不說回到農村舌頭根子底下壓死人。就算遠走他鄉,按現行政策,非婚生育子女不能上戶口,出生即“黑戶”,連學都上不了,將來怎么面對孩子?況且剛剛在深圳找到一份工作,此時懷孕,幾乎等于放棄工作,放棄工作,就意味著放棄女兒吉芳。百種滋味涌上心頭,一直堅強的李紅琴再也承受不住,抱頭痛哭,她也不明白老天爺為什么要這樣為難她。
或許我們每個人生活中的每個不經意、每個轉身,注定了一生中永遠刻骨銘心的悲劇的開始。每個人都有夢想,當我們為了實現夢想去拼搏,去奮斗的時候,還有著一群有特殊夢想的人,他們為了能夠尋找到因為自己不小心而丟失、走散的孩子。每個夜里、每次夢里,都會思念著走丟的孩子,放佛一切都不曾改變,放佛聽見了他們的呼喚。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父母身邊快樂健康的成長。讓每個人心中的夢想都開花。鼓勵鼓勵鼓勵!(袁珂)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1-03豐澤區開展文藝進社區聯歡晚會系列活動
- 2014-11-03漳浦縣婦聯會舉行“婦女之家”文藝匯演活動
- 2014-10-29文藝創作應當以民為本
- 2014-10-29醞文藝之美 釀文明之花
- 2014-10-29文藝工作者應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