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明委印發《關于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的意見》一后,各地迅速響應,以實際行動,踐行誠信,引導人們“重然諾”,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筆者以為:誠信不僅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涵,也是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誠信建設必須跟上轉型升級的步伐,提升精細化水平。
近些年來,對于社會誠信道德層面的問題,從官方到民間,從媒體到網民,無不成為熱議焦點,但誠信問題又頻頻曝光,食品領域的誠信更讓人擔憂,福喜事件引出的“洋食品”安全問題,再次觸動社會誠信敏感的神經。企業老板“欠薪”、“跑路”接連不斷,引發社會與資本市場的恐慌。因此,誠信問題,不只是一個道德領域問題,更是關系社會公共安全的現實大問題,誠信建設要如反腐敗一樣,不僅要保持高壓態勢,更要在制度化、常態化、細致化上保持銳氣、形成社會聲勢。
其實,對于誠信建設,以往從國家層面到各地方,采取了許多舉措,從誠信榮辱觀教育、“315”消費者權益主題活動、央視質量萬里行、行業誠信創建、“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到誠信專項治理、"叩問良心"與"依法處罰"相結合、到樹立誠信典型等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大批不誠信者得到媒體暴光、抨擊,受到依法懲處,但為何問題依然屢見不鮮。因為誠信領域面廣量大,各種舉措又不能將失信打壓到底,也不能將誠信需求上達到頂。少數行業、少數人產生了,“虱多不癢”、“法不責眾”等麻痹僥幸心理。一個食品廠商出了安全問題,檢查、處罰往往無法株連到每一個廠商,監管也來不及全面顧及。因此,誠信建設往往也有粗放一面。發現問題,“東打一槍,西打一槍”,一時有點成效,但不能保持持久態勢。
正如市場經濟發育、發展階段,產品往往從簡單粗放加工,逐步進入精細化、品質化、品牌化一樣。隨著消費水平提高,對產品精細化要求越來越嚴,產品標準日益升級。再者,產業行業分工日益細致、社會階層日益復雜,誠信體系建設相對滯后,觸角來不及伸向每個層面、點位,特別是有些領域涉及技術性很強,憑教育、處罰很難奏效,也無法觸及要害。昆山中榮公司爆炸事件反映出的,工作環境、勞動合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不足或者缺陷。正是粗放式經營、管理,導致企業不誠信行為,給社會公共安全體系敲響了警鐘。太多教訓說明,誠信體系再不能粗枝大葉、“粗制濫造”,必須引入全行業、全社會共有的精細化誠信機制。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8-18從源頭上懲治“老賴”才能促誠信回歸
- 2014-08-18誠信危機 誰之痛?
- 2014-08-18誠信之舟須要眾人劃槳
- 2014-08-18“信任餐廳”停業 誠信經濟開始
- 2014-08-18讓“誠信晚不得”的擔當精神永遠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