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人多擁擠,從后門偷偷上車;一元錢撕成兩半,卷起來分兩次投;拿游戲幣冒充硬幣……8月1日和2日,本報記者分別在北京、廣州、武漢、成都、石家莊,跟車暗訪公交車逃票。(摘自人民日報8月12日頭版)
據(jù)分析統(tǒng)計,目前公交上的逃票行為主要有如下3種情形:1.為了掩藏假幣、殘幣或少投幣,把錢卷起來投進幣箱;2.假證辦證方便快捷成本低廉,幾塊錢就能買一個,尤其是殘疾證、軍人證,十個里面至少有兩個是假的;3.逃票者將中額面值的假紙幣投進投票箱,再堵在車門口向其他乘客收找零。以上行為無疑說明了逃票者誠信出現(xiàn)了危機。
近幾年來,我們不得不接受這樣一個事實:短斤少兩,假鈔橫行,真貨難尋,假貨滿天飛,從食品、藥品、服裝、橋梁到建筑……可以這么說,各行各業(yè)包括人際關(guān)機甚至夫妻感情都流行一個字“假”,讓人避之不及,面對這個用假充斥的社會,我們不得不思考,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筆者認為,由于沒有信用管理立法的缺位,失信約束和懲罰機制的缺失,思想道德教育,特別是經(jīng)濟轉(zhuǎn)型過程中誠信教育的輕視和社會輿論媒體的引導和監(jiān)督疲軟,導致社會信用在社會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危機。如足球“黑哨”、假踢、假新聞、假婚姻、假文憑、假考、假招聘、假唱等等,這些不誠信社會現(xiàn)象的空前泛濫,使得社會信用正面臨嚴峻的危機考驗。各種失信現(xiàn)象的泛濫客觀上導致社會風氣毒化,人與人之間失去了應有的信任,轉(zhuǎn)而非正常化甚至扭曲,日前被人們熱捧的交友平臺“微信”因此也被人們嘲謔“微信微微信”。在社會交往過程中,人們因為懷疑、戒備而使得真誠、友善蕩然無存,這不能不說是我們最大的悲哀!為了一塊錢兩塊錢就出賣自己,如此自貶身價實在是劃不得!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8-15福建強化誠信宣傳和懲戒 加快信用體系建設(shè)
- 2014-08-12陳章宇:講誠信的愛心的哥
- 2014-08-08“官賴”是政府誠信的“基因畸變”
- 2014-08-08誠信是第二身份證
- 2014-08-08誠信星標 推動城市誠信建設(sh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