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都可以晚,誠信晚不得”。河南省新鄭市薛店鎮花莊村年過古稀的花書增堅持每月初回村還債,17年來,花書增把退休金、打工掙的錢和兒女們給的生活費攢在一起,螞蟻啃骨頭,一點一點地償還50多萬元的欠款,啥時候不欠人錢了,心里就啥時候踏實了。 (人民日報8月10日頭版頭條)
“以誠為品”的花書增用他“誠信晚不得”的義舉,為我們詮釋了“言而有信”這句古語的的現代意義,叫人肅然起敬。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古人強調“言必信,行必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在社會中,每個人都扮演一定的社會角色,社會對不同的角色有著不同的道德規定和規范要求,誠信強調無論上下關系,左右關系都要講“誠信”之德,做到言行一致。當然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在迅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使得人們信用意識淡薄、社會信用感下降,信用經不起經濟利益的碰撞。有些個體老板或私營企業主其企業辦得興旺,收入頗豐,超高消費,但就是不愿還貸,甚至鉆法律上的空子,借的貸款到期后不是拖欠就是躲債,故意不還,使至貸款失去法律訴訟時效,最終達到逃廢債務的目的。但生活艱難的花書增面對巨額債務,勇敢面對,他固執地認為:“啥都可以晚,誠信晚不得”,用17年一以貫之的堅守信義,將誠實守信這種民族基因傳承下去,并不斷發揚光大,為此,新鄭市委宣傳部專門為其申報了“中國好人”的評選。
是啊,什么都可以晚,但是誠信卻晚不得。一旦你失去信用,有了信用污點,那再想修復可就難上加難了。有著高度自覺性的守信之人,對于自己承擔的社會責任和道德義務已經內化成有高度自覺性,不僅僅局限于契約,更重要的做到了“信于義”,即使遭遇到不可預知的變故,還是“唯義是叢”,忠實道德,因為只有這樣,他們覺得“才能抬起頭來走路”。好人有好報,也許踐德行善會讓我們暫時失去一些什么,但是,善者所獲得的,一定是用多少金錢都不能買到的,那就是尊重。
目前我國征信體系建設落后,規章和體制的漏洞缺失給實施欺詐留下了空檔,硬約束不健全的情況下,那些缺乏廉恥之心,誠信喪失的企業和個人有恃無恐,敢于鋌而走險,在物質利益與個人私欲的驅動下,大干違法亂紀、背信棄義、損人利己之事。這種局面即將被打破,國務院日前發布實施《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將首先在全社會加快建立統一信用代碼制度。對公民來說,身份證號就是信用代碼,對于企業和各類社會法人,統一信用代碼,就是也給它一個伴隨終生的“身份證號”; 同時構建信息共享機制,在保護涉及公共安全、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等信用信息的基礎上,依法使各類社會主體的信用狀況透明、可核查,讓失信行為無處藏身,一旦違反誠信,將付出比自己所得利益多好幾倍的代價。
誠信建設的制度化,將營造出不能、不愿、不敢失信的氛圍,讓守信者得到相應的鼓勵,處處受益、失信者得到應有的懲罰,寸步難行。其實外在的、強制性的誠信制度能真正成為公民的自我立法,主動擔當起相應的道德責任和良知義務,需要我們每個人都要像花書增一樣,堅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期盼他人誠信,不如首先誠信待人,我們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此刻做起,按照做人的本質要求,按照社會公德的基本規范,懷誠信之心,行善德之事,守護住中華民族代代傳承的善良天性。(梁霞)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8-15福建強化誠信宣傳和懲戒 加快信用體系建設
- 2014-08-12陳章宇:講誠信的愛心的哥
- 2014-08-08“官賴”是政府誠信的“基因畸變”
- 2014-08-08誠信是第二身份證
- 2014-08-08誠信星標 推動城市誠信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