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13個月的風雨,13日,福州金山榕城廣場的“信任餐廳”宣布關停,凌晨2時,負責人劉鵬飛在微信朋友圈發布了這一消息。這一年來,信任餐廳引來國內外媒體爭相報道,也引來很多爭論。餐廳的生存還是關停,都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8月14日海峽都市報)
“信任餐廳”是個新鮮事物,剛剛開辦之初就有人對能維持多久持謹慎樂觀態度,一年剛出頭便不得已關停固然多少顯得有些尷尬,卻也似乎在意料之中,正如劉鵬飛所言,雖然從裝修開始就缺錢,但他不為錢發愁,他辦餐廳的初衷是做實驗,能撐多久算多久。“信任餐廳”從開張到關停,不啻是對社會誠信進行了一次真切檢驗,其更大的意義則在于激起社會各個層面對誠信認知的回響。
“信任餐廳”宣布關停當天,仍有不少客人和義工聚到這里,圍坐著一遍遍地看央視拍攝的餐廳的新聞短片不愿離去;初中生義工何芳培的母親還送來了價值近2000元的兩大箱香菇、木耳,母女倆剛聽說餐廳關停很是舍不得。顯然,“信任餐廳”的理念不缺共鳴,倡導誠實信用,崇尚助人風尚,同樣不乏熱心支持者和積極踐行者,從這個層面來打量“信任餐廳”的收獲還是值得欣慰的。
福州這家“信任餐廳”,雖說帶有明顯的公益色彩,檔次卻并不低,配備了電腦、鋼琴、按摩椅以及書吧、咖啡吧、電影播放廳等,儼然是一個高檔餐廳,這也決定了包括裝修在內的日常維護成本不是個小數目,雖然劉鵬飛稱“信任餐廳”之所以關停,關鍵不是錢的問題,但問題很大程度上還是出在錢上。有道是,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服務人員多是義工和流動人口,沒辦營業證、衛生證等說到底還是從省錢的角度考慮的,因而最終難免遭遇執法層面的尷尬。
“信任餐廳”雖然經歷很短暫,卻給了我們不少有益的啟示。民諺有云,眾人拾柴火焰高。倡導、踐行誠信風尚,當然需要社會個體的挺身而出、先行先試,但是,個體的力量終究是是有限,要讓誠信之舟揚帆遠航,關鍵在于眾人劃槳,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響應和行動。就信任餐廳本身而言,資本上的支持、志愿者的加入是一個方面;經營者力所能及的規范運作不可或缺,僅僅有熱心、舍得投入顯然是不夠的;消費者的熱心配合、誠信呼應同樣很重要,信用消費不是圖一時新鮮,誠信氛圍需要大家持之以恒的堅守;而監管、執法部門的引導、扶助、呵護更為關鍵。(范子軍)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8-15福建強化誠信宣傳和懲戒 加快信用體系建設
- 2014-08-12陳章宇:講誠信的愛心的哥
- 2014-08-08“官賴”是政府誠信的“基因畸變”
- 2014-08-08誠信是第二身份證
- 2014-08-08誠信星標 推動城市誠信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