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這句話也適用于現在廣大校園內正開展得如火如荼的青少年節儉教育。
要培養孩子的節儉習慣,光傳授給孩子節儉的道理是不夠的,還要讓他們掌握一些節儉的方法。因為孩子的年齡小,生活經驗和知識較少,即使有了節約的內在需求,也不一定會出現節約行為。有些時候,并不是他們不想去節約,而是不知道怎么去節約。所以,教師很有必要向孩子傳授分享節儉的方法經驗。
首先,可以引導孩子向古今中外的名人學習節儉方法。如毛澤東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喝茶時居然把殘剩的茶葉也吃了。臺灣富豪王永慶買牙簽都是買兩頭尖的,他說這樣的牙簽即便宜又可以兩頭使用。成龍每次住旅店都會用浴帽把用剩的香皂包起來帶走,在旅途中繼續使用;上廁所時只用一張衛生紙。庾澄慶自己喝完的啤酒、飲料的易拉罐從來不隨便丟,拿去賣廢品換錢;日本偶像居正廣省錢的本事:吃東西從來不挑食,外出會拔掉家里所有的插座……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而名人就是孩子們最好的榜樣,這些中外名人偉人的節儉行為及經驗,能給孩子們以最強烈的心靈震撼和最直接的行為引導。
其次,可以引導孩子向生活中的節儉達人學習節儉方法。最近在中央文明微博討論得火熱的話題“我是儉一節”里有很多生活中人們節儉的好辦法、好經驗,這些都是教給孩子節儉辦法的極好資源,如:打印時會盡量雙面打印;調節水管總閥,這樣可以避免每次開水龍頭水流太大造成浪費;把空調多提高一攝氏度;用節能燈,不用普通燈,做到隨手把電源拔掉可省電;冰箱冷藏箱設在5度,冷凍箱設在-6度,冰箱處在最佳工作狀態,也最省電,減少開門次數,縮短開門時間,也可以省電……老師把各種節儉的奇思妙想匯聚一起供孩子學習欣賞,不僅會讓孩子大開眼界,也可以讓孩子現學現賣,回家教教大人如何節儉。
最后,可以引導孩子結合自身經歷說說節儉經驗。孩子當中也不乏節儉小達人,讓他們分享自身的節儉辦法,更能喚起學生心靈的共鳴,更直接地給予孩子以榜樣示范,讓孩子明白如何把這些節儉經驗化為生活中的實際行動。如,零花錢應該怎么合理使用,如何珍惜水、電、紙、糧食等資源,如何創建節約型校園等,從而引導孩子掌握節儉辦法,促進勤儉習慣的養成。
勤儉節約,不是一時的、而是永恒的話題。勤儉節約,從娃娃抓起,就要從現在抓起、從點滴小事抓起,喚醒孩子的節約意識、提高孩子的節約能力,鍛煉孩子的節約行為,使他們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為今后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周紫英)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23厲行節儉 人人有責
- 2014-06-23節儉美德 薪火相傳
- 2014-06-23個性“謝師禮” 掀起節儉文明風
- 2014-06-23全國各地社區節儉節約"金點子"展播 倡導文明新風尚
- 2014-06-19“舊衣物”處理好了也是大節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