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一直以來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一個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精神需求和內在需要。然而在生產力大幅提高,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的當下,有些人開始認為節儉已經過時,已經不需要靠節儉來保證我們生活的需要。于是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種種的奢侈浪費現象,一股追求享受、崇尚奢靡的不正之風正肆虐大江南北,從不隨手關燈、關水的“小浪費”到婚喪嫁娶中的大擺酒宴,再到各種商品的豪華包裝,奢侈品的大量購置……大肆浪費,儼然已成了一大惡習。
那么節儉是不是真的過時了呢?顯然不是。相反,節儉不僅永遠不會過時,而且還要與時俱進,更應成為一種時尚。因為奢侈浪費損失的不僅僅是物質成果,更嚴重的是會損毀積極向上的民族精神,會讓人們安于現狀,不思進取。過去,我們經濟落后、條件艱苦,需要勤勞節儉;而今,社會發展了,人們的生活改善了,節儉不僅不能丟,更應緊跟時代潮流,與時俱進。
那么節儉該如何與時俱進呢?簡單來說就是要讓節儉成為一種時尚,讓人人以節儉為豪,人人爭做儉一族。收入雖然不菲,支出卻要精打細算。該消費時消費,該節省時節省。既要將日子過得五彩繽紛,又要摒棄過度的奢華。把錢花在刀刃上,理性消費、簡約生活。
人無儉不立,與時俱進的節儉可以修身。理性節儉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更是一種人身修養的體現。我們要把節儉當作善舉來弘揚,當作精神來追求,從每一天做起,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一粒糧等身邊的小事、不起眼的細事做起,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把節儉之風寫在生活點滴間,才能更好的做到“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家無儉不旺,與時俱進的節儉可以齊家。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比爾?蓋茨也講:“花錢如炒菜一樣,要恰到好處。鹽少了,菜會淡而無味,鹽多了,則苦咸難咽。”老人常云:大富由天,小富由儉。理性的節儉是家庭脫貧致小康的根本。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23厲行節儉 人人有責
- 2014-06-23節儉美德 薪火相傳
- 2014-06-23個性“謝師禮” 掀起節儉文明風
- 2014-06-23全國各地社區節儉節約"金點子"展播 倡導文明新風尚
- 2014-06-19“舊衣物”處理好了也是大節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