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由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和中美集團共同發起的“扶一把 愛傳遞——中美扶愛基金”在北京正式成立,它也成為國內首個聚焦摔傷醫療救助、見義勇為保障的公益項目,有助于解決“路人摔倒扶不扶”的道德難題。
毋庸諱言,如今,“扶不扶”真成為一道社會難題了,急需求解。
面對難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一味的等待公民道德水平的提升,難題還是難題;充當旁觀者,甚至牢騷滿腹怨天尤人,難題可能變得更難;面對難題,需要厘清已知條件,進行邏輯分析,層層剝離,接近問題核心,找到解決辦法。
成立“扶愛”基金會,就是很好的嘗試,也許不能解答整道難題,但它敢于邁出了求解第一步。
其次,“扶愛”基金會極具針對性。“扶不扶”的焦點在于利益,在于責任。如果不擔心被訛,承擔巨額醫療費用,相信人們都會上前一步,學做活雷鋒。但就是這一遲疑,一擔心,可能會給被摔者帶來生命危險。“扶愛”基金針對問題之根源,開出了解題辦法——既鼓勵缺乏能力承擔后果的肇事人勇于承擔責任,也為缺乏保障的受害人提供幫助,使他們不會做出有悖道德的決定。對癥下藥,相信此舉對破解“扶不扶”難題會起到一定作用。
很顯然,要讓一個個弱小的“扶愛”基金解答“扶難題”,肯定會力不從心。還需要政府、社會等各方聯動,共同努力,為其求解。
解法一: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健全社會監控體系,讓部分良心喪失者無機可趁;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對無人“認領”的責任事故埋單,實施救助;健全法律體系,對道德敗壞者、訛人錢財者依法追究責任,讓其承擔后果。
解法二:社會發揮參與功能。多一些責任企業和團體,充分發揮社會團體的作用,為國家管理和服務作有效補充。就像“扶愛”基金一樣,在破解“扶難題”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和貢獻。
解法三:個人發揮能動作用。加強自身道德修養,首先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對因自己過錯給別人帶來傷害,勇于承擔責任;其次相信社會好人多,在他人遇到困難,甚至關系他人生命、身體安全的時候,不要猶豫,勇于上前,用善良驅散冷漠。
解法四:媒體發揮引導作用。傳遞正能量,傳播好聲音。尤其在“扶不扶”新聞事件中,發揮輿論引導作用,深入調查,用事實說話,對不道德者進行強烈譴責,伸張正義。同時發揮智力保障作用,為破解“扶難題”尋解。
“扶不扶”難題,再難也有解。我們不能等,不能靠,人人行動,不停地演算、求證,最終得出正解。(楊春來)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06扶不扶倒地者? 福建專家教大家“扶人”的技術
- 2014-02-27不能讓“扶不扶”難題阻礙雷鋒精神傳遞
- 2014-02-27讓“扶不扶”跳出“服不服”的怪圈
- 2014-02-27愿“扶不扶”不再是個問題
- 2014-02-27從春晚小品《扶不扶》說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