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關于“扶不扶”的問題現在似乎變成了一個難題,這個難題在現實生活中一直在演繹著。各種“扶不扶” 新聞被改變成小品、段子、案例等等。最后這個問題成了到底要不要扶,怎么扶,怎么“科學有效”的扶云云。很多人也都發出這樣的感慨:“攤上了這樣的事兒都不曉得怎么辦”。
在中國,我們大家都知道雷鋒的事跡,他的愛憎分明、言行一致、奮不顧身、艱苦奮斗、助人為樂,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的崇高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多少年,我們中華民族一直引以為榮,幾乎人人都把他當做行動的楷模。時至今日,卻讓“扶不扶”的問題難住了整個社會,真的是很“悲催”。中國最核心、最寶貴的價值觀在一些人當中發生了動搖。
當然,這些價值觀發生了動搖人應該說是一小部分人或者說是極個別人,因為他們從來都是把雷鋒的事跡當作故事和傳奇,從來都是打自己的如意算盤,從來不能吃一點虧,他們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信仰,正能量對于他們來說只是一個傳說。生活中,更多的人是能夠捍衛道德底線,沒有被這個簡單的問題難倒。
現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濃縮成了24個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里面有大有小,有層次高低,我們普通老百姓要做的不就是和諧、友善嗎?學習雷鋒精神做點好事不正是和諧、友善的體現嗎?我們身邊的龔全珍、饒梅香、柯善梅不就是鮮活生動的雷鋒精神傳承人嗎?“為者常成,行者常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來都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條,更不是空洞的人生格言,道德的力量蘊藏在每個人的心中,唯有付諸行動才能實現價值。正能量傳遞起來形成輻射作用就能壓倒負面情緒,“扶不扶”也就不成為一個問題。
3月5日學雷鋒日就要到了,紀念雷鋒,其實不是在這一天走社區、下基層,更不是發材料‘學文件,重要的是我們每天都要有愛,在需要自己的時候能夠站出來,并把這種價值觀、這種學雷鋒的精神傳遞下去。
最后,讓我們共同思考雷鋒的一句名言:“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符建偉)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2-27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必須常抓不懈
- 2014-02-27好的“家風”是一種道德力量
- 2014-02-27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不能有“雙面家長”
- 2014-02-27未成年人重知重行方會“道德強大”
- 2014-02-27堅守法律和道德底線 弘揚社會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