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得回文化 記得住鄉愁
http://www.caoliu14.com?2014-03-04 09:31? 吳旭濤?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二】
觀察:人都到哪兒去了?
2008年福建土樓進入“世遺”名錄后,眾多的土樓走向了不同的命運。
熙熙攘攘,人聲鼎沸,商業氣息蓋過了人文氣息,這是大多數“世遺”土樓內的情景。而大多數沒有進入“世遺”名錄的土樓,則和它們所在的村子一樣,處于無人喝彩的窘境。
位于南靖縣書洋鎮西北的石橋村的土樓群,就是這樣一種境況。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石橋村曾經擁有23座土樓,它們距河坑土樓群僅2公里,卻游人罕至。由于村中人口外遷,土樓無人管理,目前村里現存土樓17座,其余6座均已倒塌,僅存遺址。數據顯示,石橋村興旺時有1500多人,由于人口外遷,戶籍人口僅剩千余人,常住350人,且大部分已遷出樓外,另建樓房。
思考:
樓建龍認為,城市與農村在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的兩極化特征日益明顯,大量農村人口向城市集聚,直接導致了農村人口特別是青壯年人口減少。村鎮之間常年只見留守的老人與兒童,缺少經濟活動,只能變成一個大尺度的靜態展示空間,喪失了活力。
樓建龍舉例,位于寧德福安市的坦洋村,是一個傳統產茶村落,歷史最盛時期曾有36家茶行,雇工3000多人。現在種茶、采茶、擇茶、制茶、賣茶依舊是村民的日常生活內容。村民們延續傳統以茶為中心的生活方式和禮儀文化,甚至保持在住宅里制茶的傳統家庭作坊生產方式。
樓建龍認為,傳統產業曾經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支撐著名鎮名村的經濟繁榮與發展,作為特色名片,理應成為支持名鎮名村再發展的重點內容。他呼吁,各名鎮名村要從挖掘本地傳統產業出發,找到發展的路子。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4-02-27城鎮化過程中 如何保存住鄉土文化的精神本質
- 2014-02-27記者的“城鎮化報告”報告了什么
- 2014-02-27推進有文化記憶的城鎮化
- 2014-02-27城鎮化過程中 如何保存住鄉土文化的精神本質
- 2014-01-22城鎮化不是產業化(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