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構筑誠實守信的經濟社會環境。會議原則通過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并要求,構建信息共享機制,在保護涉及公共安全、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等信用信息的基礎上,依法使各類社會主體的信用狀況透明、可核查,讓失信行為無處藏身。(1月15日新華網)
建設“信用中國”的意義不言而喻,建設“信用中國”應該從每件事做起,應該從每個公民做起,更應該首先從領導干部做起。一方面,領導干部“信用第一”是一種責任,取信于民,才能民信其政,才能干群凝聚,共同促進社會發展;另一方面,領導干部的信用是社會的引領、公民的榜樣,領導干部講信用,會促進社會信用風尚的有力形成。
那么,如何建設“信用中國”的“領導干部篇”呢?筆者認為,關鍵是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督促各級領導干部建設信用清單,接受公眾監督。也就是說,我們要對每個領導干部一年來的工作承諾進行梳理,你的承諾落實了,就是你的信用成績,你的承諾沒有落實,就是信用敗績,用信用對各級領導干部進行考核。當然,這樣也能有效地防止領導干部說大話,說假話。
第二件事,加大獎懲力度,讓講信用者受到獎勵,受到重用,讓不講信用者遭受懲罰,受到降級。獎勵領導干部首先要看信用,提拔領導干部首先也要看信用,對于不講信用的領導干部要批評,要教育,要降級,以形成“人無信不立,官無信難做”的機制。
第三件事,建立領導干部信用終身跟蹤制。現在,我們制定全國統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類管理標準,構建信息共享機制,這個工作首先要從各級領導干部開始,建立領導干部信用終身機制,你的信用度影響你的工作前程,影響你的升遷,影響你的社會聲譽,甚至影響你的生活,以督促各級領導干部把“信用功課”做好做實。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衰”,建設“信用中國”當從領導干部開始,打造一個“信用官員”隊伍,開創一個“信用政府”的局面,必然能夠促進“信用中國”的建設。(殷建光)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1-22列車開進了“構建誠信”新時代
- 2014-01-22讓誠信成為一種社會風尚
- 2014-01-22如何讓我們的孩子學會誠信
- 2014-01-22構建誠信社會是實現中國夢的基石
- 2014-01-22誠信之道乃德行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