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文明網1月16日消息,中央八個部門和企業近期會簽了《“構建誠信、懲戒失信”合作備忘錄》,拉開了第一輪聯合懲戒失信被執行人的序幕。據中國鐵路總公司運輸局局長程先東介紹說鐵路部門將從源頭上限制失信被執行人通過網絡、電話、售票窗口等各種渠道購買列車軟臥車票。
從以上消息可以了解到,在此之前從沒有過鐵路拒絕乘客買軟臥車票的情況出現,鐵路此舉是第一次對失信執行人推出的新舉措。這無疑是鐵路參與了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并充分發揮著自身作用。
中華民族為文明禮儀之邦,誠信作為優良的傳統道德一直被人們所提倡。古有“一諾千金”“抱柱守信”等諸多的誠信佳話。就是今天我們的生活中也經常會出現很多鮮為人知的為了誠信而勇于擔當的故事。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不可能全部的國人都能夠達到高尚的做人標準。特別是一些唯利是圖的人,為了自身利益,不惜喪失道德和人格去傷害他人的利益。這既影響了社會風氣,也打破了和諧的社會秩序,如果放任自流,更嚴重的會影響到社會的發展和建設。邦之道在于維護良好的社會環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推動社會的發展進步。因此,“構建誠信、懲戒失信”既是對誠信的提倡,也是對失信的約束,最終是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
所謂社會發展建設人人有責,鐵路作為八部門和企業之一參與到“構建誠信、懲戒失信”機制建設中來,可以說充分地體現了鐵路的社會責任。鐵路作為大眾化的交通工具,一直是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但在廣大鐵路職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時候,也能讓大家看到一些旅客有失誠信的行為。據本月20日天天新報報道,上海站還有117萬張票未取。117萬張票未取僅僅是鐵路的一個站未取票的數量。網絡訂票也好、電話訂票也罷,都是一種約定的行為,定了未取無疑就是失約,就是有失誠信的行為。而這種行為,不但干擾了鐵路正常的售票秩序,同時也影響了很多想乘火車回家的人。當然還有的旅客不按和鐵路的相互約定伺機逃票,有的旅客行李物品超重,有的旅客在動車上吸煙,很多類似于這樣的行為都是有失誠信的行為,難道發生這些行為的人不清楚自己行為的對與錯嗎?答案肯定是知道的,明明知道依然故意而為之,這就是不講誠信。
邦有道在于行,“構建誠信、懲戒失信”的機制在于所涉部門抓落實,這樣的機制才會成為有效的機制。構建這樣的機制,不能僅僅是中央八個部門和企業的事,更在于每個人認真執行。對于“講誠信”這樣的社會公約,每個人都能夠明辨是否誠信的是與非,關鍵是涉及眼前利益時,能不能做到“不是你的別伸手”。古人尚講“人無信不立”,古人尚知誠信非金錢甚至生命可易,時代已經發展到了今天,不讓道德在時代的發展中滑坡應該是每個人的責任。
中國有眾多的企業,鐵路作為一個企業參與到了“構建誠信、懲戒失信”機制建設中來,這說明列車已經開進了“構建誠信”的新時代,這是鐵路自身行為,是對構建誠信的支持,是對失信行為的懲罰,同時也是對社會講誠信的呼喚。(李圣強)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1-22誠信行天下
- 2014-01-22齊抓共管才能治理誠信缺失行為
- 2014-01-22構建誠信社會需全民合力
- 2014-01-22誠信是一種力量一種堅守
- 2014-01-22建設誠信社會需要法律“懲惡揚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