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到曾子殺豬示信,季布一諾千金,再到季札掛劍,這是古人對于誠實守信的認知,同時也是對講誠信守信用的一種贊譽和敬仰!
人無信不立,天有日方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這是近人對于誠信的看法,也足可以證明從古至今人們對于誠信是非常的看重,并以此作為做人干事的一種準則。
曾子為了讓兒子認知誠信的重要,在已經承諾兒子在完成某項任務時給其食肉,在家里無錢買肉的情況之下,為了讓兒子體驗和學會講誠信,只得將自己所養的一頭豬殺掉,實踐自己的承諾;季札在訪問某諸侯國時,國君看到他的寶劍想要索取,但他的寶劍卻還另有使命,只得承諾在完成使命之后再將寶劍贈予,等他完成使命之后再來到該諸侯國,國君卻因病去世,他就將寶劍掛在國君墓前的樹上,以此實踐自己的承諾。
再看看我們的周邊。早兩年電視媒體播放的誠信雞蛋哥的故事,也讓我們記憶猶新,也讓人感動至深。一個賣雞蛋為生的農民,因為征地拆遷,他原來賣雞蛋的門面給拆掉了,然而還有很多交了錢尚未兌換雞蛋的人們尚不知道,假如此時他選擇消失,那么那些尚未兌換雞蛋的人們也不可能找到他,他也可以得到一些“實惠”,然而他沒有選擇這樣做,在他看來,征拆拆掉的是房子門面,但拆不掉的是誠信和良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假如自己做了,得到的昧心錢,失去的卻是誠實守信的美德,于自己于家人會一輩子不安!
我們也早陣子在株洲某電視臺看到,一位財務工作者到銀行取錢給員工發工資,銀行工作人員因為疏忽,競將三十萬元發成了四十萬元,事后還一無所知,但這位財務工作者在回家清點發現之后,馬上撥打110如實說明情況,第一時間將多余的10萬元還給銀行,沒有起任何貪心。
我們還看到媒體披露,環衛工人在拾得巨款之后,在寒風之中等待幾個小時,直到到失主到來,將巨款交還,而自己僅拿著微薄的薪水,所拾的巨款可以夠上他工作將近兩年,但他沒有起貪念,不是自己的東西堅決不要。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1-22誠信行天下
- 2014-01-22齊抓共管才能治理誠信缺失行為
- 2014-01-22構建誠信社會需全民合力
- 2014-01-22誠信是一種力量一種堅守
- 2014-01-22建設誠信社會需要法律“懲惡揚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