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風首頁
> > 正文
[中國傳統禮儀]八拜(圖)
http://www.caoliu14.com?2013-11-28 15:30? ?來源:中國風俗辭典
我來說兩句
本是古代人對父輩親友所行的禮節。此詞始見于宋代邵伯溫《聞見前錄》卷十,據說李稷去謁見文彥博,因為李稷的父親李絢是文彥博的門客,所以文彥博“著道服出,語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得已,如數拜之。”正因為世交子弟對相互間的長輩須行八拜之禮,故而,相互之間稱八拜之交。后世異姓之間結拜為兄弟、姊妹,也稱為八拜之交。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有一人姓杜,名確,字君實,與小生同郡同學,當初為八拜之交。”明代許自昌《水滸記·召釁》:“記得去年有個戴宗,曾到鄆城來,與我為八拜之交。”湯顯祖《紫釵記·吹臺避暑》:“俺二人以八拜之交,同三軍之事。”清代李漁《意中緣·借兵》:“與小弟有八拜之交。”八拜之交,也簡稱八拜交。例如元代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他有個八拜交的姐姐是趙盼兒。”無名氏《氣英布》第一折:“賢弟!我與你是同鄉人,又是從小里八拜交的兄弟。”異姓結為兄弟時,相互間有時只須四拜。如《水滸全傳》二十九回:施恩欲借重武松報仇,向武松“說道:‘義士如此英雄,誰不欽敬。愚男原在快活林中做些買賣,非為貪財好科,實是壯觀孟州,增添豪俠氣象;不期今被蔣門神倚勢豪強,公然奪了這個去處。非義士英雄,不能報仇雪恨。義士不棄愚男,滿飲此杯,受愚男四拜,拜為長兄,以表恭敬之心。’武松答道:‘小人有何才學,如何敢受小管營之禮?枉自折了武松的草料!當下飲過酒,施恩納頭便拜了四拜。武松連忙答禮,結為兄弟。”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3-11-28[傳統禮儀故事]主人為何叫東道主
- 2013-11-28[中國傳統習俗]祭灶(圖)
- 2013-11-28[中國傳統習俗]春聯(桃符)(圖)
- 2013-11-28[中國傳統習俗]壓歲錢(圖)
- 2013-11-28[中國傳統習俗]賀年(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