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登上黃鶴樓,也能寫一筆“到此一游”,不是在柱子上,而是在電子屏上。黃鶴樓公園管理處昨天說,黃金周期間,“電子涂鴉墻”投入使用后,主樓柱子、墻壁上沒有新的刻畫痕跡了。(10月7日《武漢晚報》)
“到此一游”,在古代曾是文人墨客展現才氣與意境的景觀,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文化的珍藏,時至今日,卻成為了一個靠法律規范的難題。對比往昔,可以發現時代在變化,諸如我們人口的增加、文化程度普遍提高、交通旅行便利等等因素都在變,所以“到此一游”才有今天的轉型。因此,我們的理念也要轉變,不僅要規范,還要積極主動的疏導,滿足民眾的需求,這個關鍵就在于我們是否能心懷民意,實現一個從呼吁者到疏導者,乃至創新、創造者的轉變,“電子涂鴉墻”的產生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借鑒。
心懷民意,用心思考,積極形成為民的思考力。思考的出發點在哪里?思考的目標在哪里?是我們服務群眾形成思考力的必經之路。對“到此一游”等不文明的行為,新旅游法已經做出了宏觀規范,體現著我們積極對不文明行為制止的民意。民意不是單一的,是多向的,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的混合體,我們要站在不同需求民眾的視角,去滿足不同民眾的需求,當然這是一個龐大的思考工程,需要我們用心思考,只要心在群眾身上,那么思考就不會止步,思考就會像“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連”那樣,形成一個以民為中心,圍繞“中國夢”延綿不息“力”的成長線。
心懷民意,從新布局,積極形成為民的創新力。群眾的需求在變,新的難題將不斷涌現在我們廣大黨員干部的面前,這也為我們提供了為民服務的潛力。結合群眾的訴愿,借助新的媒介,把群眾所需要的、所期待的轉化為零距離、快捷地為群眾的服務。不單單是“電子涂鴉墻”,從博客開放到微博開放再到微信開放,無不體現著這樣的創新,在這創新中,滲透著親親、濃濃的民意。創新的關鍵不是智慧的合體,而是民意的融合,抓住這個關鍵,新的難題將被化解,會創造出一段段雄偉的為民創新的征程,那么“新”的難題就如催化劑一般,推動著為民服務的創新。
心懷民意,以行落實,積極形成為民的執行力。“寫得好不如說得好,說得好不如做得好”,思考與創新不在筆尖上,不在電腦里,最終都要落到實處。為民服務行動落實的快慢,落實力度的強弱,都是我們黨員干部心懷民意的指標,民意不是我們工作的壓力,而是我們工作的突破口、增長點。心懷民意的干部敢于承擔為群眾服務的風險,敢于實實在在地為群眾去做,以行動去不斷滿足群眾的需求,實現讓群眾的“心動”,群眾“心動”了,便能快速把為民服務的執行力不斷推行下去,形成力的凝聚。
不管是思考力、創新力、執行力,心懷民意都是我們力的根本,也是我們源源不斷服務群眾的動力。(程哲)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0-31沒有道德“退步” 何需法律“補臺”
- 2013-10-31評選道德模范是致敬更是學習
- 2013-10-31“送母進救助站”不能止于道德批判
- 2013-10-31欣聞“道德品質成擇偶首要標準”
- 2013-10-31重拾被忽視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