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風首頁
> > 正文
家庭教育不能缺失道德和人品教育
http://www.caoliu14.com?2013-10-31 15:00? 孫麗艷?來源:北京青年報
我來說兩句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很多家長在培養孩子時最為信奉的原則。起跑線是什么?似乎大多數家長都理解為知識和能力,而真正需要重視的部分——道德的部分、人品的部分、素質的部分卻常常被忽略。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物質文明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家庭教育的投入是空前的。但今日中國的父母有一個很大的誤區,認為只要把學習搞好,別的什么都不用管,學習成績是孩子受教育的最高追求。這是荒廢的教育,表面看教育抓得很緊,其實把真正的教育忽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怪誕現象是:大人的雙休日,成了孩子的學習日,孩子跟著父母去學鋼琴,學英語,學電腦,學繪畫,學舞蹈……
似乎教育的重心只在技術和技巧,這遠遠脫離了教育的本意,對教育的理解非常膚淺。這樣教育的結果對孩子,乃至整個社會都是極大的傷害。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在幼兒的階段就不應該學習過多的知識,不應該去學數學、做題、認字。通過游戲、娛樂,和小朋友學會相處,培養自信心、好奇心、想象力、觀察力,這些是他一生受用的素質。否則,孩子極易自私、嫉妒,沒法和別人相處。
《論語·子張篇》中說的“灑掃、應對、進退”,它既是生活教育也是人品教育,這也是中國文化教育一貫的傳統。現在,很多家庭都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父輩或祖輩曾走過艱難時期,認為自己吃過的苦不能讓孩子再跟自己一樣去吃苦,因而不惜一切,傾盡所有的為孩子付出。豈不知孩子從小養成驕奢的習慣,由驕奢必然多欲,多欲則無德,長大之后,不是成為貪官,就是成為匪類、花花公子、寄生蟲。這不是愛護子女,而是毀掉子女。
中國自古以來的家訓、家范,都非常強調家庭環境、家庭風氣對子女的影響,而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家庭風氣與家庭中長輩的榜樣示范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父母注重環境的教育作用、注重以身作則,就會為孩子的成長提供良好的基礎。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3-10-31沒有道德“退步” 何需法律“補臺”
- 2013-10-31評選道德模范是致敬更是學習
- 2013-10-31“送母進救助站”不能止于道德批判
- 2013-10-31欣聞“道德品質成擇偶首要標準”
- 2013-10-31重拾被忽視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