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5日是習仲勛同志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日,他是革命家、政治家、改革家,是一名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豐功偉績自不必說,今天我們只談習老的家事,能夠有一番作為,子孫又如此優秀,必有良好家風,那么,習老是如何做到修身齊家的呢?
習家有五德,溫良恭儉讓,修身齊家之道盡在于此。《論語·學而》有云:“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春秋末年,子禹問子貢為什么孔子每到一個國家都能聽到該國的政事。子貢回答他老人家溫和、善良、恭敬、儉樸、謙讓,他用這樣的態度去對待別人,別人自然會把政事告訴他,這是他與眾不同的品德,也是與別人聽到政事方式不同的原因。問政于民是如此,處理家庭人際關系也如此。五德理家,自成一風。
溫和是親切。習老是個溫和的人,總是笑臉對人。不管是戰爭年月還是建設時期,總是笑臉對人。難怪習老的妻子齊心當年相識時,只是半山坡的一個淺笑,便定下了今生五十八年的情分。雖然相見匆匆,卻今世不忘,歲歲年年,相濡以沫,風雨在一起,歡笑在一起。夫妻相和,不爭不吵,不離不棄,溫和的人,親切至此。
良善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習老曾經說過“我身上的芝麻,放在別人身上就是西瓜;別人身上的西瓜,放在我身上就是芝麻,”舉重若輕,總是想別人所想,及別人所及。他南下廣東處理偷渡下事中,面對偷渡者,居然潸然淚下,只說一句:“這不怪你們,是我沒有把老百姓的生活搞好。”都說佛家一心向善,不害于人,習老就是這樣的人。用禪家佛語說,他就是一個得道的高人,看透一切,名利均在三界外,他只管行他的善,不問對方姓名,不管對方尊卑。
恭敬是尊人,謙讓是律己。習老對自己嚴格,卻寬以待人。曾經不止一次的向孩子們講述《孔融讓梨》的故事,從小就教導孩子們要謙讓,即便是有再大的苦楚,就是一句“讓三分心平氣和”就已心生平靜。這該是多大的氣度和胸懷啊,我敬你一尺,人敬我一丈,好多事都可以化解于無形,哪里需要大動干戈?如此心態,才有如此作為,這也直接影響了孩子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儉以養德,簡樸最見作風。擔任國務院總理時,哪怕再忙,也要騰出時間照顧孩子,不請保姆,自己親身洗衣;姐姐的衣服換給弟弟穿,真可謂“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做官做到這份上,我們還有什么可以苛求他的呢?
治大國如烹小鮮,家國從來就不分彼此。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如果家事都能理順了,如果身正,如果家齊,治國之道盡藏其中。習老深諳五德之要義,嚴格治家,家風賢良,如此才有“生子當如孫仲謀”,皆家風使然。
溫良恭儉讓,美好傳統永續傳承,習氏家風,一路向前。(徐云方)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0-31沒有道德“退步” 何需法律“補臺”
- 2013-10-31評選道德模范是致敬更是學習
- 2013-10-31“送母進救助站”不能止于道德批判
- 2013-10-31欣聞“道德品質成擇偶首要標準”
- 2013-10-31重拾被忽視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