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的孝心 常回家看沒?
http://www.caoliu14.com?2013-07-10 15:42? 潘德東?來源:渝北文明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是一種遺憾,更是一種悲哀。子女年輕力壯的時候,可能無法體會這一點。但如果當父母佝僂著身子、一天天病弱,當他們不斷吃藥、臥病在床時才想起,那時,就晚了!俞大姐告訴我——“孝心不能遲到”,說的就是盡孝貴在及時,貴在行動,貴在堅持。
在蕪湖“道德講堂”,我還聽了一些“老人孝敬老人”、“敬老大有可為”的凡人善舉:禹王宮社區(qū),七旬老人吳德友、桑秀英照料八旬姨媽,13年如一日;城西村老人王德柱,照料癱瘓的岳母,23年如一日……
66歲的梁福祥,18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妻子前夫雙目失明的老母親李德貞,陪她曬太陽,給她喂飯、穿衣;牽著她散步,給當她“眼睛”……年過九旬的李德貞老人逢人便說:“如果沒有他,我不知死了好多回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六旬老人王明梅,經(jīng)常到孤寡老人家中,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九旬老人賀秀蘭,看到王明梅把開水吹涼,給自己喂藥,不禁大哭:“我這輩子,還沒享過這么大的福!”王明梅也哭了,一聲“媽”脫口而出……
修訂后的《老年人權(quán)益保障法》規(guī)定,與老年人分居的家庭成員,應經(jīng)常看望或問候老年人。其實,“常回家看看”是子女最基本的“義務”、最起碼的“本分”,用不著法律“強求”,也應當有良心驅(qū)使、道德自覺。
這便是我在蕪湖“道德講堂”,上的最深刻、最感動、最受教育的一課。我想到了“孝”字,它上面是“老”,下面是“子”,意思就是:子女要把老人高高托舉在頭頂,扛起孝老、敬老、養(yǎng)老的責任與擔當。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百善孝為先,常回家看看,完全可以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潘德東)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3-07-09"常回家看看"莫用電話代替 "系謠言"背后的預警
- 2013-07-09“常回家看看”莫用打電話代替
- 2013-07-09“常回家看看”入法僅僅是個開始
- 2013-07-08“常回家看看”入法寓意深
- 2013-07-03常回家看看入法操作性引質(zhì)疑 父母嘆不忍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