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讓座風波”說到“社會公德”
http://www.caoliu14.com?2012-08-28 16:51? 汪金友?來源:長沙市文明辦
我來說兩句
杭州的一個小伙子,因為在公共汽車上沒有給抱孩子的婦女讓座,而被這個婦女的丈夫連扇了5個耳光。為此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說不讓座不對,有的說打人不對,也有的說旁觀不語不對。但無論如何,這種事情的發生,都是人際關系的悲哀,也是社會公德的倒錯。
去年,杭州出了“最美媽媽”吳菊萍;今年,杭州又出了“最美司機”吳斌。這兩個“最美”的典型,不僅感動了杭州,而且感動了全中國。為此,我曾經天真地想,可愛的杭州人,真的有愛心、有品位、有道德。
萬萬沒有想到,同樣是杭州人,竟然不給抱孩子的婦女讓座。而且不讓座的是一個小伙子,就坐在公交車明確標注的“照顧專座”上。更讓人難以想象的是,這輛K192路公交車,接連廣播了4遍:“請給有需要的乘客讓個座!”,但坐在“照顧專座“的小伙子不讓座,其他人也不讓座。一車人,都像聾子和啞巴一樣,任憑抱嬰兒的婦女站在那里晃來晃去。可能也正是這種冷漠的氣氛,點燃了那位丈夫的怒火。因此當沒讓座的小伙抬頭看他時,他再也怒不可遏。隨著一聲:“看什么看?”接著就是5個耳光。把小伙子打得眼鏡碎飛、鼻血橫流。
社會公德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積淀下來的道德準則。它是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并得到了所有社會成員的共識和公認。要求這個社會的每個公民,在履行社會義務或涉及社會公眾利益的活動中,都應當遵循這個行為規則。
但杭州的“讓座風波”,告訴我們一個不得不承認的現實,擁有和張揚社會公德,不等于每個人都遵守社會公德。平日說起話來。誰都希望我們這個社會講道德,誰都覺得自己有道德。你如果說誰“沒道德”,他肯定跟你急。但一到了具體事上,尤其是涉及個人利益的時候,一些人便強化了自我,忘記了道德。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2-08-27掌摑不讓座者是“恃強凌弱”
- 2012-08-27掌摑不讓座者的道德與法律分析
- 2012-08-27不給讓座,就該挨揍嗎?
- 2012-08-27不讓座被打5耳光已不是道德事件了
- 2012-08-15地鐵“VIP專座”比不愿讓座更失德
- 2012-08-09還需放大“孕婦給孕婦讓座”這個小問題
- 2012-08-09“孕婦給孕婦讓座”羞煞占座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