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講究的干部提拔缺乏民意支撐
http://www.caoliu14.com?2011-05-16 11:25? ?來源:法制日報
我來說兩句
其二是權力的隨意性。我們知道,在官員身上有三種意志,一是個體意志;二是作為官員身份的意志;三是公意。從理論上說,應該是公意大于官員意志和個體意志,但是,在現實中,公意總是最弱的,團體意志占第二位,而個體意志則占第一位。如果不是權力行使過于隨意化,怎能出現這種怪象呢?
其三是傷害了政府、官員和民眾之間的信任。公權力作為社會生活秩序的權杖,歷來被視為社會生活的主導者。尤其是在具有強烈社會本位傳統的東方社會,公權力一直被理解為是第一性的、對民眾具有決定和支配的力量。正因為如此,民眾對權力行使者的信任度非常重要,但是,當權力不注重公信力,把民眾的期待拋棄時,二者之間的信任關系不但不能得到提升,相反,必然受到破壞。
正如學者所說,公務員管理中不應把名義上的提拔當作一種福利,這種做法有濫用公共資源的嫌疑,海西政府在提拔干部時除了考慮政府的需要和老干部的待遇之外,還應該考慮一般社會認可問題,不要忘了社會觀感與老百姓的看法。也就是說,尊重民意是唯一選擇。
當前,讓民意在干部選拔、任命和升遷過程中發揮作用已經取得共識。但是,當海西州6位干部任職當天即被免職時,意味著離尊重民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這種提拔怪象也無法促使官員重視民意。因此,理應追問誰把干部提拔弄成了“過家家”游戲?(朱四倍)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1-02-24接受民意,車船稅降了“身價”
- 2011-01-30謹防民意制造者利用網絡推手誤導輿論
- 2011-01-28民意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不可玩弄
- 2011-01-28網語拜年,官意與民意接軌
- 2011-01-19春運應把民意焦慮當做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