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語拜年,官意與民意接軌
http://www.caoliu14.com?2011-01-28 11:32? ?來源:錢江晚報
我來說兩句
我國農歷傳統的“小年”這一天,全國17個省區市的31位黨政領導齊聚網絡,通過人民網發表新春賀辭,向網友拜年并致新春祝福。各省領導在賀辭中紛紛采用“給力”、“圍觀”、“神馬”等當下網絡“潮語”,有些領導通過微博發表新春寄語。
俗話說,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到了網上不說幾句網語,似乎不夠時尚。但是,細細讀一讀幾位省領導的賀辭,并不是“入鄉隨俗“那么簡單。看看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廣東省省長黃華華是怎么說的:我們真誠希望,廣大網民朋友繼續發揚“思想活躍、理性務實、敢說真話、熱情參與”的優良傳統,為“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當好“潮人”“脖主”,堅持“灌水”“拍磚”,多多“圍觀”“給力”。
汪洋、黃華華的新春賀辭,充分體現了對網絡民意的尊重;他們對網絡民意的態度,顯然與一些人不同。有些人看網絡,看網絡民意,總覺得不那么順眼,“灌水”、“拍磚”、“圍觀”等行為,不無“負面”色彩,是“不理性”、“情緒化”、“民粹化”的。
這里有一個對網絡民意的基本認識、基本判斷問題。網絡民意的主流是什么?是追求社會的公平、正義,主張、爭取憲法賦予的公民權利與尊嚴,這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核心問題、原則問題。所謂“網民”,放在過去,就是“人民群眾”,所謂“網絡民意”,就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意志、共同愿望;進入互聯網時代以后,“人民群眾”有了更多、更方便、更全面獲得信息的渠道,有了更多的發言權。事實證明,網民和網絡民意已經成長為建設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汶川地震救災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網絡成為凝聚民眾意志、動員民眾力量的強大工具;在以“李剛門”為代表的維權事件中,網絡成了有效的輿論監督工具、“圍觀”平臺,對廉政工作的貢獻不可低估。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1-01-28合肥委宣傳部啟動"楹聯QQ文明大拜年"活動
- 2011-01-28省級領導網絡拜年賀詞"給力" "神馬""浮云"成問候語
- 2011-01-27春節成為權錢交易高發期:拜年為拜權 廉關為斂關
- 2011-01-27拜年方式:重情輕物 求真避虛
- 2011-01-26廈門城管給商販發拜年賀卡 首次如此形式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