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發電窗簾、天然光閱讀燈、“手哨”……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學生作品亮點頻現,他們是普通中小學生,其中還有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 那些“靈光一閃”從何而來?
科技創新大賽上,各種機器人成為亮點,圖為泉州實驗中學初二學生何維燊發明的水蜘蛛機器人,它可以幫助漁民把捕到的魚第一時間送回岸上。 (泉州科技館 供圖)
核心提升
新型太陽能自動發電窗簾、水蜘蛛機器人、基于重心轉移步進機器人、合成天然光閱讀燈……日前舉行的第十一屆泉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琳瑯滿目的學生科技作品亮點頻現,閃爍著創意之光。這些剎那間的“靈光一閃”,來自于何處?記者走近這些“小發明家”,了解他們的發明來源。
□本報記者 曾聰虹 文/圖
興趣帶來了發明“習慣”
“我們發現每天在窗簾上直射的陽光都很強烈,能不能利用它做個有趣有用的作品呢?我們能否可以做一個小型的低壓電站,既節能又環保呢?”石獅一中高二年的朱偉清和林世杰有著善于發現的眼睛,他們把想法付諸實踐,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發明出“新型太陽能自動發電窗簾”。
窗簾上掛著太陽能柔性軟板,通過無線遙控電動機裝置自動開閉窗簾,“新型太陽能自動發電窗簾”看似簡單,卻蘊含著不少學問。它的背后有個小型的低壓電站,取代傳統的各類充電器和低壓變壓器,可以用于家庭的網絡路由器、照明以及家用低壓電器的供電,并且可以同時為多部手機充電。朱偉清說,下一步他們打算將發明進一步升級,采用更強大的太陽能柔性軟板,提高發電量;與手機APP結合,通過手機遙控窗簾開閉,成為智能化窗簾;通過光敏電路,實現人走窗簾自動關閉提高發電量的目的?!拔磥?,我們客廳的窗簾將有望成為家庭節能的大屏幕電視機?!敝靷デ暹€有個大膽的想法,就是把太陽能窗簾與智能電視相結合,制作成太陽能卷簾式電視,當大屏幕電視機自動轉向窗外,就成為太陽能窗簾廣告顯示器了。
小發明早已成為朱偉清生活中的“習慣”。他上小學的時候,就是一個“小發明家”,經常把生活中的靈感付諸實踐,搗鼓一些小發明。比如他在7號電池外裝上一個“筒”,7號電池就變成了5號電池;他用皮筋和口香糖的包裝紙,加上5號電池,制成一個“便攜式充電寶”,為自己的手機充電……各種“靈光一閃”既給他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又讓他快樂。經過日積月累,現在,他的興趣越來越濃,發明范圍越來越廣,實用性越來越大。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1-11海滄區:預防青少年犯罪法制宣傳走進祥露社區
- 2014-11-10"小發明"多數可推廣 泉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開幕
- 2014-11-07泉港首個青少年活動中心啟用
- 2014-10-27馬尾青少年活動中心及檔案館封頂 總投資約3.2億
- 2014-10-24海滄區多措并舉加強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