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9月底文萊辦展秀“海絲”
“鄭和船隊”600多年后再登斯里巴加灣
海交館內的鄭和船隊船模已確定“出使”文萊,亮相“海上絲綢之路”專題展。(燦芬 攝)
泉州與文萊年內合辦“海上絲綢之路”專題展覽,這是“新世紀絲綢之路華媒萬里行”記者團8月初在對中國駐文萊大使館負責人采訪中獲得的消息。記者昨日從泉州海交館了解到,由該館副館長郭育生帶隊的工作團隊,上周已赴文萊進行具體事項的商討,初定聯展9月底正式開展,仿制的鄭和船隊將亮相展覽。這也是時隔600多年后,“鄭和船隊”再次登陸斯里巴加灣。
泉州晚報訊(記者 孫燦芬)
展覽時間:選定中文建交紀念日附近
據郭育生介紹,8日至10日,由海交館人員組成的工作團隊,隨同文化部相關負責人,共同前往文萊首都斯里巴加灣,與此次展覽的牽頭組織單位中國駐文萊大使館,以及聯合參與單位文萊最大的博物館——國家海洋博物館共同探討辦展具體事宜。
“經過三方反復商討,開展的時間初定在今年9月底?!惫f,今年是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特別是9月30日,還是中文兩國建交23周年紀念日,選擇在這一時間附近開展特別具有意義。
事實上,泉州與文萊的交往早在千年以前就十分密切。北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渤泥國(今文萊)使節來貢方物,求請從當時還未設市舶司的泉州港歸國,在史書上留下一筆。公元1264年,北宋泉州判院蒲公客死文萊,墓碑至今保存在當地的公墓中,在史學界被稱為“文萊泉州宋墓”。在此次的文萊之行中,郭育生一行還在當地博物館負責人的帶領下,找到了碑文。
而在昨日的采訪中,郭育生還透露了兩個尚未為人熟知的史料——因鄭和兩度造訪而回訪,后病逝安葬于南京的蘇丹二世,當年也是從泉州港登岸我國的。1999年,現任文萊蘇丹哈吉·哈桑納爾·博爾基亞還造訪泉州,朝拜圣墓、清凈寺,參觀海交館。
展覽內容:鄭和船隊等航海文物和復制品
記者了解到,屆時,提供給泉州的展廳面積為500平方米左右。
“主要將圍繞海上絲綢之路的主題,展示中國特別是海絲起點城市泉州的港口、文物遺跡、船模、伊斯蘭教碑刻拓片、航海儀器,以及兩國交往的歷史沿革說明等?!惫f,因為展覽時間迫近,海交館已經開始緊鑼密鼓地醞釀展品目錄,撰寫草擬方案。經國家文物局和省文化廳批準后,就進入布展設計、文物和復制品的運輸等環節。
“陶瓷、香料等古海絲貿易物品,指南針、牽星板等古航海儀器這些都還待進一步地挑選確定,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復制縮小版的‘鄭和船隊’必將再次‘出使’文萊?!惫f,這主要考慮了鄭和下西洋在發展“海上絲綢之路”中的重要地位、作用,以及當地人民對于鄭和數百年一以貫之的友好情感,“并且也有很高的展覽形象價值”。此外,作為福建古船舶代表的“福船”船模也將亮相展覽。
相關鏈接
“海絲起點城市”效應顯現
下半年海交館 三次出洋辦展
本報訊 (記者孫燦芬)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泉州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正發揮日漸重要作用。僅泉州海交館一家,下半年就將三次“出洋”,在包括文萊、法國和坦桑尼亞等在內的三個國家開辦展覽。
據悉,除了9月底與文萊國家海洋博物館聯合開展的“海上絲綢之路”專題展覽外,9月18日,泉州將與西安、洛陽、成都等三個城市一道,在位于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開展主題為“絲綢之路與創意城市”展覽,其中泉州是唯一的“海上絲綢之路”代表城市。10月份,將在中國對外展覽公司的組織下,和國內外相關城市聯合在坦桑尼亞開展“牽星過洋——海上絲綢之路專題展覽”。也因為如此,海交館相關負責人一方面為通過密集的展覽,服務國家戰略大局,提升泉州城市影響力而振奮,同時也為眾多船模和展品“分身乏術”傷起了腦筋。
記者了解到,自1959年建館以來,泉州海交館已到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辦展交流。其中,大部分始于上世紀90年代,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泉州為海絲起點之后。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8-08泉州十大“海絲故事”:萬里奔波 尋回奇楠沉香
- 2014-08-04友好往來千年綿延 泉州文萊年內將合辦海絲展覽
- 2014-07-23300年專注“海絲舶來品” 永春獲稱“中國香都”
- 2014-06-09商賈如流福州城—尋訪福州“海絲”老地名(組圖)
- 2014-05-22“海絲”申遺考察點調整為18個 將進行專項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