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內容:鄭和船隊等航海文物和復制品
記者了解到,屆時,提供給泉州的展廳面積為500平方米左右。
“主要將圍繞海上絲綢之路的主題,展示中國特別是海絲起點城市泉州的港口、文物遺跡、船模、伊斯蘭教碑刻拓片、航海儀器,以及兩國交往的歷史沿革說明等。”郭育生說,因為展覽時間迫近,海交館已經開始緊鑼密鼓地醞釀展品目錄,撰寫草擬方案。經國家文物局和省文化廳批準后,就進入布展設計、文物和復制品的運輸等環節。
“陶瓷、香料等古海絲貿易物品,指南針、牽星板等古航海儀器這些都還待進一步地挑選確定,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復制縮小版的‘鄭和船隊’必將再次‘出使’文萊。”郭育生說,這主要考慮了鄭和下西洋在發展“海上絲綢之路”中的重要地位、作用,以及當地人民對于鄭和數百年一以貫之的友好情感,“并且也有很高的展覽形象價值”。此外,作為福建古船舶代表的“福船”船模也將亮相展覽。
相關鏈接
“海絲起點城市”效應顯現
下半年海交館 三次出洋辦展
本報訊 (記者孫燦芬)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泉州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正發揮日漸重要作用。僅泉州海交館一家,下半年就將三次“出洋”,在包括文萊、法國和坦桑尼亞等在內的三個國家開辦展覽。
據悉,除了9月底與文萊國家海洋博物館聯合開展的“海上絲綢之路”專題展覽外,9月18日,泉州將與西安、洛陽、成都等三個城市一道,在位于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開展主題為“絲綢之路與創意城市”展覽,其中泉州是唯一的“海上絲綢之路”代表城市。10月份,將在中國對外展覽公司的組織下,和國內外相關城市聯合在坦桑尼亞開展“牽星過洋——海上絲綢之路專題展覽”。也因為如此,海交館相關負責人一方面為通過密集的展覽,服務國家戰略大局,提升泉州城市影響力而振奮,同時也為眾多船模和展品“分身乏術”傷起了腦筋。
記者了解到,自1959年建館以來,泉州海交館已到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辦展交流。其中,大部分始于上世紀90年代,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泉州為海絲起點之后。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8-08泉州十大“海絲故事”:萬里奔波 尋回奇楠沉香
- 2014-08-04友好往來千年綿延 泉州文萊年內將合辦海絲展覽
- 2014-07-23300年專注“海絲舶來品” 永春獲稱“中國香都”
- 2014-06-09商賈如流福州城—尋訪福州“海絲”老地名(組圖)
- 2014-05-22“海絲”申遺考察點調整為18個 將進行專項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