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凸現城鄉差異
2012年5月,清華大學“中國大學生學習與發展追蹤研究”課題組公布了《中國高等教育公平狀況報告(2011)》。統計近10萬個調查樣本的結果顯示:自主招生的錄取率中,非農戶口學生5.4%的錄取率明顯高于農業戶口學生2.3%的錄取率;獲自主招生名額的機會直轄市學生為9.7%,省會城市為5.7%,地級市為4.2%,縣城為2.9%,農村為1.9%;生活在直轄市的學生,獲得自主招生名額的可能性是農村學生的5.1倍。
教育學博士、福建省教育考試院副研究員羅立祝在統計分析福建省內高校的錄取情況后,得出結論:城鄉子女的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差異具有顯著的類型結構特征。高考招生制度所產生的城鄉差異最小,藝術招生、獨立學院招生與高考加分居于其次,而自主招生與保送招生所產生的城鄉差異最大。
據有關部門統計,高校中農村籍學生比例已由10年前的48%上升到2011年的61%,但農村考生上一本的比例上升相對緩慢。去年,全國考生一本平均錄取率為8.5%,680個貧困縣為5.7%。特別是農村生源在“985”、“211”等重點大學中的比例呈現出下降趨勢。
羅立祝曾以一所部屬大學和一所一般本科高校近10年來招生數據作分析,得出結論認為:城市子女在重點大學、一般本科、專科高校中獲得的入學機會分別是農村子女的3.1倍、1.4倍、0.67倍。而且,越是聲望地位高的大學,農村子女的入學機會越小。
他認為,不同于高考采用了剛性的選拔標準和嚴密的選拔程序,能夠有效排除權力、金錢等因素的干擾。自主招生制度在選才標準上雖逐漸剛性化,但大多需要以豐富的文化資本為基礎,而且選拔程序遠不如高考制度嚴密,容易受到權力、經濟、社會資本的影響。因此,農村學生在自主招生的信息獲取、負擔參加自主招生的經濟、文化、時間成本上都處于弱勢。
有網友提出,自主招生首先設定了材料審核關,“高級別競賽獲獎證書、省級優秀學生證書、省三好生證書、各種才藝證明等等,都是城市孩子占盡優勢”。越是大城市,越能匯集優秀的師資力量,這是城市學生在高級別競賽中能夠脫穎而出的保證。對于農村孩子而言,這扇初審之門太過狹窄。
自主招生的選拔制度客觀上有利于城市考生,除去城市考生在信息、文化資本、經濟資本方面擁有優勢外,具體到考試層面,以重能力、重創新意識、重知識面的“自主招生”筆試更是讓昔日“以勤見長”的農村學生望而卻步。
農村考生在語言表達方面較弱,語文作文和英語成績往往不如城市考生,而現在這兩部分分數占據著考試成績的大部分比例。考試考查的知識體系以城市為主線,對此,很多農村考生當然并不熟稔。
比如,今年北京大學自主招生面試題目就涉及“國際連鎖超市”、“阻斷高速公路出口”、“非法飼養的寵物狗”等事物和現象。而在人民大學自主招生筆試中,就考學生“費孝通是哪個學校畢業的?”農村孩子幾個見過連鎖超市,幾個上過高速公路?農村哪有“非法飼養”問題?這類考題一被曝光,被網友批為“太刁鉆”。
為了破除“唯分數論”,現在一些國內高校還試著將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錄取參考之一,文體特長、球類技術、繪畫才能等紛紛成為衡量標準。但是,這樣做的結果也引發了“對農村學生不公平”、“歧視偏遠地區學生”等等詬病。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08-29教育部發30條開學監管令 嚴禁小學考試選拔學生
- 2012-08-22三明市委公開選拔2名共青團三明市委副書記人選
- 2012-07-20廈門加強干部競爭性選拔力度 力防“會考不會干”
- 2012-06-27龍巖市2012年公開選拔領導干部考察對象公告
- 2012-06-1195人參加福州市直群團機關處級領導干部競爭性選拔
- 2012-05-22年輕干部選拔要堅持更高標準
- 2012-04-16福州公選辦通報面向全國公開選拔領導干部報名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