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岵山】清華教授傾力保護家鄉古鎮
2015-07-24 10:44:42 來源:泉州晚報
岵山古大厝背山臨田,自然裝點在山水間,美得像畫。(岵山供圖) 與故園再見鐘情 一個月后,李曉晨再次來到岵山,這次還帶來幾位學術界的朋友。他決定花一些時間,好好認識自己的家鄉。 從小,他只知道,自己的老家叫“岵山”。此前的四十多年,他陪父母回來探親僅七八次。每次都是來去匆匆,無非就是回古厝看看,跟親戚們見見面,吃頓飯便離開。他聽不懂閩南話,更不會說,對于閩南文化也沒有什么概念,更談不上身份認同,老家對他來說,更多的只是一個標簽。 在遠山、藍天、白云的自然幕布下,岵山古鎮隱藏在蔥郁的園林中,荔紅稻香,悠遠、美好、寧靜。除了自然景觀令人沉醉,走訪后,作為歷史教授的李曉晨驚訝地發現,在這里,人們依山造房,傍水植樹,從建筑到植被,都遵循著一種特有的規律,每一座遺留下的古屋旁,都有一棵百年荔枝樹默默守護著。岵山現有百年以上的荔枝樹1800多棵,200年以上的380多棵。 岵山至今保存著從明代至現代的閩南傳統民居350多座,保存完好的有80多座。有飛檐翹角的閩南古厝,有中西合璧的西洋大厝,有華僑騎樓式建筑,還有被稱為“閩南傳統建筑技藝絕唱”的福興堂。 初見傾心,再見鐘情。越了解,越深入,他就發現自己越愛這片土地。宋代遺留下的黑瓦窯,如今每個月還會再燒上一兩窯,每窯出產七八千片傳統黑瓦,專供當地老宅維修而用;福茂寨、石城寨、草鋪城、水瓢寨等古寨外墻密布著青藤,行走其間,猶如走入歷史畫卷里。 古街、古厝、古樹、古祠、古井……舊時光仿佛在這里停駐,不過,荔枝樹下的童聲稚語,水車規律的咿呀聲,飯點準時升起的裊裊炊煙,婚喪嫁娶等人生禮數發生時的喧鬧,都在提醒他,這里不是博物館,古老的物件并非以孤寂、死寂的方式存在,而是與當下人們的生活相伴相守,這是一個真實美好的夢幻家園。 |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