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封肉古法擬申非遺 柴燒大缸8小時手藝瀕臨失傳
同安封肉申請非遺項目
“同安封肉蘊含著豐富的同安文化,是千年古城同安的飲食文化瑰寶,不能讓它失傳,要讓它發(fā)揚光大。”今年57歲的吳招治從小就向家鄉(xiāng)的老人學習制作同安封肉的老手藝,,至今已有40多年時間。
因為制作工藝麻煩、復雜,老手法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吳招治說,她希望最正宗的同安封肉制作手法能夠傳承下來,讓更多的海內(nèi)外賓朋品嘗到原汁原味的同安封肉,了解千年古城同安的文化歷史。
如今,吳招治正將同安封肉的制作方法申請為非遺項目,同安有關部門正在受理。
相關鏈接
同安封肉相傳源于“閩王”
據(jù)同安文史專家顏立水介紹,相傳,同安封肉是為紀念王審知被敕封為“閩王”而創(chuàng)制的一道菜肴。五代后梁開平四年(910年),王審知被封為“閩王”,授其方形大印。當時居住在同安地面的官員為慶祝他敕封“閩王”,舉辦了一場盛宴。席間的一道佳肴,就是將豬肉切成四四方方的大塊,用黃巾包裹,形如大印,同安封肉由此而來,并成為海內(nèi)外同安華僑最喜歡的一道家鄉(xiāng)菜。
“老手法制作的同安封肉才夠香、夠正宗。”70歲的同安老市民陳先生表示,至少已經(jīng)25年沒有品嘗過用柴火大缸制作的同安封肉,他認為,很有必要讓更多市民、朋友品嘗到最正宗的同安封肉,以此宣傳推介同安文化品牌。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5-01-11福州“草鞋村”熱鬧景象成記憶:編草鞋手藝消失
- 2014-12-11七旬師傅修表57年 想趁還干得動收徒弟傳承手藝
- 2014-11-18海滄幼兒園廚師比拼手藝 “棒棒糖”饅頭抓眼球(圖)
- 2014-07-28慶“三八”趣味烹調(diào)手藝展示活動
- 2014-06-30探訪長樂梅花鎮(zhèn)手工織漁網(wǎng):逐漸消逝的漁村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