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一種精神
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推動文化遺產保護的一系列前瞻性思想和觀點以及開創性實踐,既為八閩大地的文化傳承和復興注入了時代活力,也為后來者薪火相傳傳遞文明之光鋪下了堅實的道路。
——摘自福建日報長篇通訊《“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文化遺產”》
“足以稱之為東方城市設計佳例……體現了東方城市美學原則的代表”,這是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著名建筑學家吳良鏞對古福州城的評價。
20多年薪火相傳,福州的千年文脈如同榕樹般扎根,并再現閩都古城氣韻。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楊岳在調研文物古跡保護修復情況時強調,文化是民族的血脈、精神的家園,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要切實保護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并與舊屋棚戶區改造、環境綜合整治、基礎設施完善等緊密結合起來,加快推進歷史文化風貌區的保護開發工作,進一步彰顯福州地域特色和人文魅力,著力打造底蘊深厚、魅力彰顯的歷史文化名城。
翻開福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圖,若以三坊七巷為中心的話,那么這幾年來,一個個條例、辦法、規劃的編制,一條條歷史街區、風貌區的修復、整治、建設,再小到每一個文物、遺跡的保護、發掘、申報,正從中心如開枝散葉般勾勒出福州“城在山里、山在城中,古巷交織、河汊蜿蜒、榕蔭濃密”的古城風貌。
2014年12月24日上午,三坊七巷管委會副主任凌敏和平常一樣在辦公室里忙碌著。2012年,他從湖南來到福州。那一年,福州首次步入世遺大門,三坊七巷和“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史跡”一同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舉城歡騰。
在凌敏看來,2012年是福州系統鋪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設的又一重要節點,“第一件大事就是建章立制,成立專門機構,為全面保護和修復工作保駕護航”。
2012年4月30日,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設領導小組成立,市領導楊岳、楊益民分別擔任組長、常務副組長,統籌協調規劃和建設工作。2013年10月1日,新修訂的《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公布實施。隨后,福州市全面鋪開朱紫坊、上下杭、煙臺山等我市歷史文化街區(風貌區)保護修復工作。
市長楊益民在調研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時提出,要進一步深化保護規劃編制,加快實施保護修復,加強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管理,促進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提高福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水平。
在編制名城保護規劃方面,繼《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之后,實施《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煙臺山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規劃》等一批規劃。同時,由市文物局牽頭制定名街、名鎮、名村保護建設規劃方案,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知名度高、展示形象的名街、名鎮、名村。2014年10月17日,《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2—2020)獲省政府批準公布實施。
吳聿建說,“按照保護規劃思路,就是把三坊七巷、朱紫坊、烏山、于山、烏塔、白塔等有機整合,形成‘兩山兩塔兩街區’文化特區的概念,打造福州歷史文脈的核心。”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3-25組圖:老港口 海洋文脈成就文化社區
- 2012-02-21羅城是“防火墻” 保福州文脈形成
- 2011-11-28榕城文脈發新枝——福州建設“文化強市”紀實
- 2011-11-14傳承千年文脈打造文化強區 推動鯉城文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