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風首頁
> > 正文
組圖:老港口 海洋文脈成就文化社區
http://www.caoliu14.com?2013-03-25 15:14? 豐曉飛?來源:東南早報
我來說兩句
如今沙坡尾的知名畫家工作室有20多個
東南早報訊(記者 豐曉飛文/圖)去年3月,廈門市思明區對沙坡尾避風塢的改造定位為“沙坡尾海洋文化創意港”,計劃利用原有建筑將它改造成繁榮的文化產業集聚區。如今,這個文化元素日益增多的片區,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也讓這片老城區的文化氛圍更加濃厚。
1
漁商碼頭蛻變
如今是附近居民
最愛去的美術館
如今,對于廈港片區的普通居民來說,不出片區就能愜意地品味生活。家住民族路、現年76歲的老謝,平時除了找老朋友泡茶,最愛做的事就是帶著已經讀幼兒園大班的重孫女,到老鐵路公園散步或到中華兒女美術館看書畫作品展覽。老謝說,他12歲時就隨著父親出海捕魚,到上世紀90年代上岸后,便做起海鮮產品的批發生意,做夢也沒有想過能享受到如此愜意的老年生活。
由昔日廈門漁商碼頭改建成的廈門中華兒女美術館,2006年12月底開館,如今已成為社區居民最樂衷于去的場所之一。家住大學路的鄭女士,退休前在演武小學教授過多年的美術課,經常舉行高端書畫作品展的中華美術館,成了她常去光顧的文化場館。她說,老鐵路公園、中華兒女美術館等文化休閑設施的陸續出現,豐富了廈港片區居民的業余文化生活。
“美術館的出現,在給這一片區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動了藝術和文化的傳播,讓昔日的漁商碼頭成為富有人文氣息的圣地。”中華兒女美術館館長李藝敏認為,用老舊漁商碼頭改建的美術館,不僅保留了廈門人對廈港漁民文化的記憶和追念,更承載了廈門悠久的城市文脈。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