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斤重的大粽子由數名大漢抬著巡游,吸引市民圍觀
東南網6月15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練仁福 關銘榮 文/圖) 每年6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文化遺產日”。昨日,福建“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在三坊七巷開幕。閩臺非遺習俗展演,閩臺宗祠楹聯書法展,還有包含多種客家非遺習俗的“龍巖非遺專題展”等活動,為福州市民帶來了豐盛的文化大餐。
福清石竹山祈夢習俗、媽祖信俗、連城青獅、龍巖采茶燈、客家游大粽、福州肩頭戲等10多支隊伍,昨日在南后街巡游,好不熱鬧。特別是游大粽,它是連城的端午民俗活動,兩個100公斤重的大粽子一路巡游,隊伍沿途還向市民分發了1000多個小粽子。
昨起至21日,龍巖非遺專題展將在三坊七巷水榭戲臺、福建非遺博覽苑舉行,眾多閩西客家非遺項目首次在榕展示,閩西客家十番音樂、芷溪花燈、樹葉吹奏、錫壺制作、連史紙制作、直徑1.2米的土樓模型等非遺項目齊亮相。其中,福建非遺博覽苑還展示一把大錫壺,內裝279.5公斤長汀米酒,觀眾還可以現場品嘗一番。
另外,21日前,在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我省首次舉辦以宗祠楹聯為主題的書法展。
市民可以在此感受各地崇敬祖先、尊師重教、家規祖訓等優秀文化傳統。福建民俗博物館(二梅書屋)則推出古錢幣展,觀眾可以欣賞到包括貝幣、布幣、環錢、刀幣、銅錢、銀錠等在內的近2000件古錢幣。福建博物院則推出系列展覽展示,包括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精粹圖片展、浙江畬族文物展、油紙傘繪制、拓片制作等。
在昨日的啟動儀式上,我省還公布了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此次共新增141位省級傳承人,其中福州市新增19人。至此,省級傳承人將達552人,其中福州81人。
□相關新聞
省曇石山遺址博物館 市民體驗非遺手藝
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海都網記者 李熙慧) 昨日,省曇石山遺址博物館結合今年文化遺產日的主題“讓文化遺產活起來”,與閩侯縣文體科技局聯合舉辦相關系列活動。
活動精選閩侯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黃氏骨療、上街根雕、南嶼剪紙、鴻尾竹編等傳統美術、醫藥、手工技藝等非遺項目進行現場演示,并邀請觀眾參與體驗。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13文化強則國自強 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刻不容緩
- 2014-06-11“國學文化街”亮相的啟示
- 2014-06-11福建“文化遺產日”活動14日啟動 打造文化盛宴
- 2014-06-10“學霸”霸的是成績還是文化
- 2014-06-09南安碼頭鎮以文化環境凈化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