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以悠久的歷史著稱的泱泱大國,在快速發展的現代,卻沒有讓文化達到應有的國際地位。
很多人說現在漢語不是很熱門嗎?可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的國際語言是英語而不是漢語,漢語相比之下而言還是相對小眾,再看看國際上對于音樂的認可是不是經常以莫扎特、巴赫、貝多芬這些人的名作來當做衡量的標準和到達的高度,而放眼望去,中國的《高山流水》、《梅花三弄》、《二泉映月》說出去很多國家感到陌生也不稀奇吧,這就是我們文化發展滯后的一個幕后“元兇”,那就是文化沒有實實在在的走出國門。
現在國家之間的競爭并不是單單憑借軍備水平、國內生產總值這些“硬實力”,更是一場國家文化、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等等這些軟實力的較量,從現在愈演愈烈的國家之間不相上下的申遺熱潮就可以看出,文化水平和知名度,也是提高國際地位和競爭力的一大利器。
筆者認為,提高我們國家的軟實力,大的方面應從兩大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國人的文化認知,文化自省才能帶來文化自信;二是加強對外文化出口,沒錯,是出口,而不單單是交流,貿易化是促進文化流通的有效方式,當然這些的前提是我們需要自創具備中國特色、獨一無二的文化品牌,文化品牌這四個四看似簡單,卻是一條長久而磕磕絆絆的路,怎么讓中國文化走出去,并且是星光熠熠的走出去,還需要更多的思考、琢磨、和不斷的更新以及糾正。
這些年來中國的各大城市,深圳、義烏、無錫、常州等也相繼開展各類文交會,我很贊同這種方式,但是舉辦初期不可避免有些混亂現象,中國地大物博,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如果將特色鮮明的體現出來,文交會進行區域性的區分別類,那會在打造文化品牌的路上少走一些冤枉路。
走出國門這一條首先需要理解的是,文化通??梢宰鳛樯唐返母綄賰r值,這么一說,許多充滿濃濃中國情懷的物品有沒有出現在你的腦海里,或許你沒有,但因為筆者本身是一個非常迷戀老中國風味兒產品的主兒,所以,腦海里立刻閃現出了回力鞋、雅霜、宮燈、片仔癀等,這些也是我自己平時生活中會用到的產品,彭麗媛的服飾、手袋也并非國外品牌,而是實打實的中國“創造”,有段時間會突然來一下國貨熱,可是很快就過去,網上也經常沸沸揚揚的傳過國貨在外國是如何受歡迎,那在原產地的國內怎么卻沒有受到熱捧呢?,其實這種現象很明顯的傳達出一種國人文化不自信的體現,一瓶四塊五的國產洗面奶、溫和不刺激適合國人膚質和一瓶國外某品牌市場價一百五十元的洗面奶,你作何選擇?理智來說,會有很多人選擇國產,可是現實中卻截然相反,無關價格和質量的比較,其實是產品做附帶的附屬價值在作祟,外國貨、大牌子、變成了一種固定思維,也產生了一系列的從眾心理,這也是很多國貨沒落的原因。所以去發掘產品的附屬價值,復古、東方特色等等提高我們的文化自信,提高走出國門的底氣,最后才能自內而外用我們的文化自信和實力實現文化強國。(黃海嬌)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5-20習近平: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著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 2014-03-14探尋現代文化強國之路
- 2014-02-27文化中國:文化強國的價值坐標
- 2013-12-16干部說干事:盤活優勢資源 建設文化強市
- 2013-09-18“文化強市”建設 寧德市將揮“大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