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賈如流福州城—尋訪福州“海絲”老地名(組圖)
江心島
市博物館館長張振玉介紹,福州手工業歷來發達,紡織工業更曾領跑全國。宋元時,福州已成為海上絲綢之路貿易中絲綢的主要生產地之一。宋、元、明三朝朝廷都在福州設立文繡局,作為管理絲織業生產外銷的專門機構。到南宋時,掌管皇族內務與外貿的中央機關——“西外宗正司”更是直接遷移到了福州。
著名詩人陸游曾這樣贊嘆福州人的紡織技藝:舉之若無,裁之為衣,真若煙霧。1975年,考古人員從位于福州第七中學的宋代黃升墓中,發掘出300多件絲織品服飾。其中,一件紗羅背心重量僅16.7克,輕薄如蟬翼。后來,失傳已久、代表中國古代織羅技術最高峰的四經絞羅技術,也在福州的考古發掘中找到了實物。張振玉說,這些都說明當時福州絲織業的鼎盛之勢。
明代,福州的紡織業又有了新的提升,出現了集中生產的作坊。據明朝首輔葉向高的《家譜列傳》記載,當時從事絲織的,除家庭婦女外,還有男子參加,人們皆“以機絲致富”。《閩部疏》也記載,福州產的絲綢“航海而去者,尤不可計”,足見明代福州絲紡貿易的繁盛。
明朝弘治年間,福州一位名叫林洪的民間織造工人首創“改機”,將原來5層的織機改為4層,能織各種花色的紡織品,且質地輕薄、紋飾簡明。福州一時被譽為“絲城”。
鄭和下西洋,也把福州絲織品帶到了世界各地。此時,中國絲織品已成為國外“最賺錢和最暢銷的貨物”。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4-05-22“海絲”申遺考察點調整為18個 將進行專項保護
- 2014-05-21海絲起點泉州驚艷亞信峰會 四分鐘演繹“光明之城”
- 2014-05-12泉州南音:隨“海絲”漂洋過海的唐宋音樂遺響
- 2014-05-04福州曾是全國絲綢紡織中心 系“海絲”重要始發港
- 2013-12-20泉州絲綢畫法國連軸展 巴黎大皇宮展示海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