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父愛如山,為癱瘓兒子延續生命之燈
1992年那天的不幸至今如夢魘般歷歷在目:
車禍中,兒子葉加強生命垂危,緊急的搶救歷時幾個小時,煎熬般的等候。醫院的條件較差,病房擁擠不堪,為了照顧兒子,葉建平晚上只能睡到陽臺上,這一住,就是4個多月。
由于腦損傷引起水腫,醫院建議購買美國產的價值6500多美元(人民幣近5萬元)的“腦室分流管”,為了更好地治療,醫院又提出要購買四個療程的英國產的“心腦通”,需花費6萬元人民幣。要知道,葉建平的家境并不寬裕,十幾萬元對他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即便他變賣了家中所有值錢的東西,還是不夠。于是,他顧不上尊嚴,硬著頭皮,一次又一次地敲響親朋好友的家門。款項好不容易湊齊了,手術也算順利。但由于傷勢過重,兒子的命是保住了,但是卻留下重度殘疾:“需長期臥床,不會語言,無法站立,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并伴有癲癇局部發作,需長期服藥”,終評為“肢體、精神一級傷殘”。
結論猶如五雷轟頂,給這個普通家庭沉重一擊。“不,我不能放棄!” 葉建平,這個家庭的頂梁柱,他下定決心要為兒子擎起一片天。
出院回家,沒辦法點滴,又要保證兒子的營養,怎么辦?他就想辦法把蔬菜、肉類、海鮮煮熟剁碎,和米飯攪成糊狀,一口一口地喂。每天還要喂三次藥,有的要能和飯混在一起喂,有的要需要用水灌。喂一頓飯連同喂藥就要花去一個小時。
兒子的大小便失禁,每天都要不斷地處理大小便、換洗床單、衣、褲。因為長期臥床,為了不讓兒子長褥瘡,他還要經常幫兒子翻身,天天擦澡。每個星期還要到醫院給兒子開一次藥。如此繁瑣的勞動,體力和精神的摧殘,使葉建平這個鐵打的漢子憔悴不堪。多少回,親朋好友實在看不下去了,勸他放棄,然而,倔強的葉建平始終不輕言放棄。22年來,他憑借著堅定的信念,用大山般的父愛,為癱瘓兒延續著生命之燈。
?22年謹守孝道,讓父母雙親安享幸福晚年
?“百善孝為先”。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滿和睦、社會進步發展的基石。葉建平還是孝順父母的好兒子。他的父親93歲,母親91歲,高齡的雙親,急需兒女的照顧。家中兄弟姐妹是有好幾個,但是,有的住得較遠,有的還要上班,于是,照顧父母的重擔又落在葉建平身上。看病需要葉建平帶;家里的水龍頭壞了,坐便器堵了,燈不亮了也需要他;柴、米、油、鹽,一日三餐都得關照。盡管照顧癱瘓兒子已經令他心力交瘁,但是,葉建平依然盡心照顧父母。他就是家庭的全職保姆。
長年熱心公益,做鄰里鄉親貼心的好會長
?葉建平的家事在鄰里間都為人熟知,但他從不因為家中有困難就抱怨,也從不依賴社會救助,相反,他還堅持工作、熱心公益。江村社區老人協會烏石埔分會成立的時候,大家一致推選他為分會會長。同時他還是烏浦舊村企業退休人員管理小組的組長,還兼任江村烏石浦第三黨支部的組織委員。十幾年來,為了照顧癱瘓兒子和年邁雙親雖然已是心力交瘁,但他從不耽誤社區的這些工作,這是因為,他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個家庭的大哥,是一個共產黨員,這是因為他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用愛心澆鑄生命,以孝道溫暖親人,用熱忱服務社區,葉建平,這個平凡樸實的江頭人,以他無言的愛譜寫著不平凡的孝老愛親之歌!
參加工作多年來,葉建平同志于2001年被評為廈門輕工系統先進生產者、2002年被評為廈門輕工系統先進生產者、優秀共產黨員、2010年10月在江頭街道“首屆道德模范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孝老愛親”榮譽稱號、2011年7月在廈門市老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黨的光輝照我心》征文活動中《品味烏石浦的發展》一文榮獲二等獎。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8-05上杭:父愛如山欲給兒捐腎 同窗友情奔走籌費用
- 2014-06-13感恩父愛不妨對父親“矯情”一把
- 2014-06-13父愛如山
- 2014-05-21長汀:父愛如山 六旬老父照顧病兒三十載
- 2014-04-16父愛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