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父親節如期而至,但頗有點“靜悄悄地來”的意味:近期,世界杯無疑成為社會熱議話題,人們的行動似乎圍繞著它展開;與母親節商家的推波助瀾相比,父親節似乎顯得寂寥,人們似乎也沒有心思去曬那些送給父親的禮物——或許,很多人壓根就沒有想到父親節的來臨。
當我看到人們為了世界杯而四處準備啤酒和零食,而鮮有考慮如何陪爸爸過父親節時,心里很不是滋味。當我看到不久前人們在微信、微博上曬那些送給母親禮物,如何陪母親過節,卻沒有看到幾個人曬與父親過節計劃時,一種莫名的落寞感隨之襲來。人們對父親,怎么如此“粗心”?
“父愛如山”,可是現實中很多人并不真正明白父愛的沉重。生活中,父親一般是經濟支柱,經常為了維持家庭生活而勞累奔波。因此,在家庭生活中,父親和孩子共處的時間相對少,父親與孩子培養感情的機會往往比母親少。另外,基于中國傳統社會文化,父親又往往是家教、家規的創建者和維護者,平時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往往扮演著“黑臉”角色,呈現在孩子面前的可能更多是“嚴父”形象。這一現狀,造成很多孩子覺得父親不如母親那么慈愛、親切。
其實,從分量上看,父親之愛,絲毫不會比母親少,只是角色不同和表達方式不同罷了。俗話說,愛之深,責之切。這種現象經常在一個個父親身上發生。由于思維方式和處事手段不同,父親很多時候可能顯得嚴厲、急躁,甚至是無情,但是,這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愛之深”使然。這,正是父愛如山般沉重之所在。
淮南子云,“慈父之愛子,非為報也。”可是作為子女,焉能有不報答偉大父愛之理?其一,父之愛子雖非為報,但作為子女不應忽略這方面的義務,報答父愛應是一種自然情感,也是踐行孝道的必然要求;其二,只有發自內心的報答父愛之心,才能真正體會父愛的艱辛和偉大,并將偉大之父愛繼承、發揚,成為良好家風的一部分,這對子孫后代而言是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
感恩父愛,不只是把父愛深藏于心,而是要落實到實際行動中。陪父親到外面走走,旅游觀光,給父親做一個全身健康檢查,陪父親看一場電影,或者,停下匆忙的腳步與父親進行一次長談……感恩父愛的方式未必囿于物質,很多時候,父親需要的可能只是陪伴,或者只是一句真誠的問候。
父親節來臨之際,我們不妨也對平時相對嚴肅的父親“矯情”一把,把感恩之心落實到行動上,讓逐漸年邁的他再次收獲寬慰和幸福,您看如何?(特約評論員 凌保康)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13高考結束 應引導孩子感恩
- 2014-06-10感恩老師 不必拘泥于謝師宴
- 2014-05-12感恩母親節:今天給媽媽一個大擁抱 大聲說出愛
- 2014-05-04感恩五四 讓青春“亮”起來
- 2014-04-153頁紙長信謝好心人 "奇跡寶寶"家屬希望平安懂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