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燕,小學教師、臺港僑眷屬,助。退休后組建鯉中僑聯,無償服務歸僑僑眷,熱心公益捐獻家產無數,為鯉城僑務、對臺工作做出積極貢獻。
無私大愛,營造歸僑僑眷之家。王燕燕自1980年開始做涉臺工作,1981年開始從事僑務工作。1984年成立鯉城區臺胞臺屬聯誼會、鯉中僑聯,身兼街道僑聯主席、區臺胞臺屬聯誼會副會長,兩項工作都是無償服務,眨眼間已有三十幾年。鯉中僑聯成立,她拿出500元作經費,并把自己的家作為辦公、活動場所,至今她的家還是鯉中街道僑聯固定的活動場所;她還每年捐出1萬多元,作為活動經費,逢年過節,再自己出錢慰問貧困歸僑。沒有職數,沒有工資,長期以來不但出工出力,還出錢。鯉中僑聯的成立、存在和發展,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使鯉中廣大歸僑僑眷有了溫馨的僑之家。
心系臺胞臺屬,為對臺工作做出巨大貢獻。泉州第一個對臺民間小額貿易窗口,就設在她無償提供的臨街店面。改革開放之初,臺胞匯錢來大陸很困難,王女士通過在香港的親戚,提供賬號,再轉入泉州,然后到她家取錢;有時,接到信函,錢卻未到,又急著用錢,王女士還先墊付給臺屬。臺胞來泉州探親,不慎丟失證件、錢包,無法返臺,是她幫著想辦法,帶其找有關部門重新補辦相關手續,順利返臺。遠道而來的臺胞尋親謁祖,她都幫著費盡周折尋訪。1988年5月下旬,時任泉州市長的陳榮春推薦,11國駐京記者蜂擁來采訪她最早從事服務臺胞工作的先進事跡,家為之堵。
她力促泉臺人員往來,積極向臺灣親人朋友介紹祖國對臺新政策新形勢,做臺灣上層人士許先生(蔣經國私人保健醫生)、龔書綿(其夫高逸鴻系臺灣蔣經國的私人書法老師)等人的聯絡工作。王人瑞、龔書綿最早來泉州探訪,也是她接待安排,并為王人瑞新華路象峰巷的房子被租占而奔跑交涉,反復動員,甚至幫助租戶落實孩子轉學,最終促成房子完整清退給王人瑞。
她真情服務臺商,為之奔跑呼吁,令臺商有勝似親人和回家的感覺。由此一傳十,十傳百,影響了大批有志返祖籍地投資的臺灣鄉親,眾多臺胞開始成批來泉州進香謁祖、投資創業。
熱心公益,無私奉獻。為了爭取僑資辦公益,她默默做了許多工作,難以計數。她捐獻出家族作為傳家之寶的夏殷時期稀世國寶青銅"犧尊"(無價之寶),還捐獻位于市中心的15幢房產,總面積近10畝。1998年南俊巷路面拓寬改造,她捐獻了位于打錫街與南俊巷交叉路口的祖遺店屋一座。2006年,她在泉州七中慶祝建校75華誕之際,慨捐100萬元獎教獎學。她還資助多名貧困學子完成學業,默默奉獻不留名。
全心護僑,維護僑益。熱誠服務,為僑、臺胞排憂解難。三十多年來,處理轄區內歸僑僑眷信訪件200多件,做到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維護了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
王燕燕,一心為僑,熱心公益,無私奉獻,堪為僑界楷模。
獲獎情況:
1999年被評為"全省僑聯系統先進個人";
2005年被評為"泉州市僑務工作先進個人";
2007年被評為"市僑聯工作先進個人";
從1992年至2008年一直被區政協評為"優秀政協委員";
2011年被評為"鯉城區第二屆道德模范";
2012年在市僑聯五十周年慶典時,被表彰為"泉州市從事僑聯工作三十年先進工作者",同年被省僑聯授予"四星級僑友之星";
2013年被評為"全國歸僑僑眷先進個人"。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7-01福建省電視臺《福滿人間》欄目組聚焦“中國好人”姚孔德
- 2014-06-30莆田市組織“身邊好人”開展網絡文明傳播志愿服務
- 2014-06-27三明創建文明城市紀實:山城好人多 滿眼文明風
- 2014-06-23"身邊好人聯誼會"抱團行善溫暖社會 文明孵化器
- 2014-06-23"好人"抱團行善溫暖社會